陆游古诗《幽居初夏》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5

陆游古诗《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描写了湖光山色,表达了闲居时的闲适心境。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陆游古诗《幽居初夏》,欢迎大家阅读!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古诗词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前言】

《幽居初夏》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描述了闲居时的闲适心境。

【注释】

箨龙,就是竹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翻译】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鉴赏】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拓展阅读

1、杨万里《闲午睡起·其》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些景物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闲适的感觉,也是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⑶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⑷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这首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首二句点明季节,后二句表明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这一时令特点。人闲乡村,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题。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人,与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人”、“南宋四大家”。

2、的楚城原文鉴赏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只有滩声似旧时。

拼音:

jiāng shàng huāng chéng yuán niǎo bēi ,

gé jiāng biàn shì qū yuán cí 。

yī qiān wǔ bǎi nián jiān shì ,

zhī yǒu tān shēng sì jiù shí 。

“江上荒城猿鸟悲”,先点明“城”在“江上”,并用“荒”和“悲”定了全的基调。“楚城”即“楚王城”’“楚始封于此”,是楚国的发样地。楚国强盛之时,它必不荒凉;如今竞成“荒城”,就不能不使人“悲”!接下去,作者就用了一个“悲”字,但妙在不说人“悲”,而说“猿鸟悲”,用了拟人法和侧面烘托法。“猿鸟”何尝懂得人世的盛衰?说“猿鸟”尚且为“楚城”之“荒”而感到悲哀,则凭吊者之悲哀更可想见。“江上”二字,在本句中点明“楚城”的位置,在全中则为第二句的“隔江”和第四句的“滩声”提供根据,确切不可移易。

在第二句,人并没有直接回答“楚城”为什么“荒”,却用“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句进一步确定“楚城”的地理位置,但不仅如此。

屈原辅佐楚怀王,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谗去职。怀王违反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使楚陷于孤立,为秦惠王所败。此后,怀王又不听屈原的劝告,应秦昭王之约入秦,披扣留,死在秦国。楚顷襄王继立,信赖权奸,放逐屈原,继续执行亲秦政策,国事日益混乱,秦兵侵凌不已。屈原目睹祖国迫近危亡,悲愤忧郁,自投汨罗江而死。至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楚国终为秦国所灭。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因为楚国的命运与屈原的遭遇密不可分,人一见“楚城”的荒芜,就想到了屈原的遭遇。

“江上荒城,——猿鸟悲!”从语气看,这是慨叹;就文势说,这是顿笔。楚城如此荒凉,连猿鸟都为之悲伤,而楚城的隔江,便是屈原的祠庙啊!这无限感慨中又蕴蓄了多少说不出、说不尽处。

两句,欲吐又吞,低回咏叹,吊伤今,余意无穷。

三四两句,仍然是再伸前说。一三两句,只用“便是”结合“江上荒城”与“屈原祠”,接下去似应伸说那二者之间的关系。然而这样写,其意便浅,所以人别出心裁,照应着第一句的“江上”与第二句的“隔江”去写“滩声”。

个人资料:

(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长期蛰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一生笔耕不辍,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精彩纷呈的对决赛作文950字

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对决赛。与前三次五班内部的擂台赛不同,这次可是五、六两个旗鼓相当班级间的对决呀!说起这两个班级,那可是针尖对麦芒,互不服气的。

就说我们五班吧,自一年前王老师让我班坚持课后背词以来,光记录在册背诵的就有100多首。全班同学又经历过三次班级擂台赛,可谓是实战经验丰富无比,因此,信心百倍的五班随时准备着给六班以迎头痛击的。看!对决台前,两队人马皆是群情振奋,摩拳擦掌。开赛前,王老师为了引导大家快速进入实战状态,率领大家一同背诵起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五班的同学好像有了默契,大家齐心合力,高声咏颂,背的是气势如虹,一下震惊了六班。哼!先给你班来个下马威,让你们不敢小视我们。比赛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回合对决的主题是含有“数字”的。这还不简单,两班同学纷纷举起手来,没想到让六班抢了先,一听名五班同学笑倒一片,竟然是《一去二三里》,这也太小儿科了吧。轮到我们班了,几乎是随口就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此这番,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激战下去,第一回合在五班遥遥领先之下圆满结束了。

此刻的五班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大有越战越勇之势。第二个回合对决的主题是含有“东、西、南、北”方位的。这次由我们五班领先开始,我班选的是《江南》,一首小“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全都有了,怎么样?不得不服吧!谁知六班竟回了一首《忆江南》,差点没把正洋洋得意地翘着椅子的我摔到地上,这好像没有方位词吧?可六班同学解释说,江南的南字不是方位词吗?好吧好吧,管它是地名还是人名,只要有这东、西、南、北几个字就算是对的。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第二回合结束时,六班同学竟慢慢地把分数赶了上来,这可急坏了五班同学。当王老师宣布最后一个回合,也是最精彩的对决是个人PK赛时,五班同学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因为我们五班有个杀手锏,他就是两次擂台赛的擂主,人称“黑马”的赵砚博同学,他若出手,*所向披靡。全班同学无不兴奋地为他加油、助威。PK开始,果然,赵砚博同学一上场,六班同学就节节败退,我看出门道了,赵砚博这匹“黑马”往往能出其不意地袭击对方,他琅琅上口的词,除了老师要求必背的外,许多唐宋词简直是信手拈来,真是令人佩服啊!毫无疑问,最后的胜利者非我们五班莫属了。

我们终于胜利了。回头想想,五班今天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一方面在于王老师对词一贯的重视引导,另一方面在于全体同学对词坚持不懈地咏读背诵。当然,还在于今天的对决赛场上,全体同学的团结合作,最后,赵砚博同学精彩的表现对我班胜利*是功不可没的。

五班,加油!

4、孟浩然秋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原文赏析

《过故人庄》

年代: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语淡而味终不薄”(《唐别裁》)。也就是说,读孟,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人,不仅把*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别裁》)。“不鉤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5、 浅析作文

【**--故事】

导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霁》南宋/——解说/刘黎平

是愤青,换在今天,他肯定会去砸方正县的所谓日本开垦团纪念碑的。淮河以北那片从未谋面的山河让他梦牵魂绕,“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每到深夜,他床头的佩剑便会调整为振动,振荡出他内心深处报国杀敌的信息。

然而,悲愤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量,那个浮在西湖烟波上的王朝,依旧歌舞几时休。

悲愤到62岁了,也该实现能量转换,往干实事的方向转。机会似乎来临:早春二月,他来到杭州,宋孝宗接见了他。然而,精英接见愤青,只讲山水,不提山河。孝宗说:“你去严州当官,那里山水好呀,可以从事文学创作。”第二次接见,谈文学:“你笔力很好。”领导跟你谈文学,谈山水,意味着打算不给你什么事做。

累了,感叹人世的味道,像薄纱一般薄,明知如此,却还要骑马来京城做客。是谁让他觉得凉了?是南宋高层对整个国家失去责任心的那一份麻木。这个**已经在南方完全本土化,完全忘却了它对整个国家应有的一份责任感。

无情的雨无情的杏花

心凉的人对深夜的雨特别敏感,碎的雨,碎的声,碎的心,纠缠一夜。雨却无情,让听雨的人伤心一夜,自己却做出一份绚烂的答卷:杏花。真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无情的杏花。

深巷响起“卖杏花啰,雨后杏花啰”的吆喝,愤青不能杀敌,只好写字、品茶,用短纸书写斜斜的草书,茶水上泛起白乳般的泡沫。草书与爱国不相干,茶乳与江山没关系,似乎要脱离愤青的角色,与现实妥协,要玩文化了。

现实是什么呢?是一片污浊的风尘。灵魂是什么呢?是他身上尚未染尘的白衫素衣。首都空气风气都污浊,哎,我洁白的衣裳,我洁白的灵魂,我们不在这里漂了,趁着清明还未到,回家吧。

不肯在污浊中沐浴,仍然是愤青。

点击查看更多陆游古诗《幽居初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0075.html

热门阅读

  1. 优美文段的摘抄
  2. 含有春天诗句
  3. 家政服务的心得体会
  4. 美丽的铅笔头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
  5. 送公司领导的端午节祝福语精选
  6. 中国最豪放大气诗词排行榜前十名
  7. 荷叶圆圆的教学反思范文
  8. 表扬孩子好句子
  9. 学里面教学反思范文
  10. 胸无大志那是非常危险的美文
  11. 有关于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
  12. 小学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13. 国旗下的讲话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演讲稿
  14. 开学典礼小学教师发言稿
  15. 消亡杂文随笔
  16. 散文:感恩生活中遇到的人
  17. 难忘的艺体节开幕式征文600字
  18. 别放弃你的期待随笔
  19. 早上好周末愉快祝福语201
  20. 三八妇女节送给女同事的祝福短信精选
  21. 沁园春雪练习答案
  22. 有关念旧的诗句摘抄
  23. 有关使心情平静的句子
  24. 肉麻经典短信语句
  25. 《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26. 失去的感情个性签名
  27. 2016年暑期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28. 《散心》读后感
  29. 2016年圣诞节甜蜜祝福语
  30. 老师的感人故事
  31. 感恩节经典句子
  32. 2015七夕最美诗句精选
  33. 给老师结婚祝福语汇编荐读
  34. 201给员工的新春祝福短信
  35.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36. 回首2016展望201作文优秀
  37. 乱如思情感美文
  38. 古代关于腊八节的诗歌
  39. 201年三八妇女节微信祝福语精选
  40. 宽容不仅给别人机会也为自己创造机会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