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15 21:56:36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②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简③,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④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于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 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足下方扬眉瞬目⑤,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两。②锓:刻。③首简:篇首。④蒐:搜寻。⑤扬眉瞬目:得意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俟其刊成 俟:待,等

D.摘其瑕疵 摘:摘录

C.先王之遗 遗:遗留的事业

D.琵琶成而适以速死速:招致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流露作者“愤世嫉俗”的一组是(3分)

①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

②恐以言语获罪

③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

④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

⑤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⑥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不仅叙述了作者二十年来留心先朝文献,搜求古人遗编来撰修史书的志向,同时还抒发了身世之感。

B.作者在首段希望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作序,并在结尾指出其中的原因是他成为了余叟那样处境困厄的人。

C.方苞先生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往往也写得奇特。

D.此文是一封私人信件,以与挚友侃侃谈心的口吻来写,意切情深,心胸毕见,文字亲切感人。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3分)

(2)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3分)

参***:

1:B 摘录解释不礼貌,应为“指出”

2:D 此题没有“直接”,对象是“作者”性格特征是“愤世嫉俗”, ①刘大山称赞作者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②是作者担心愤世嫉俗的结果。④陈述余叟耗尽家产学琵琶。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3:B 选项“他成为了余叟那样处境困厄的人”表意不准确。指刘大山要效仿作者的所作所为,可能文章写成了恰恰加重了自己的困窘,也借此表示二人知音之感。

4:(1)可是您拿出所写的十几篇文章给我看,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气。 ( “所为” “见” “奇气”各1分)

(2)想写书却不能如愿,这大概是方先生认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 (“其” “所以” 文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去年春正月,我渡江拜访您,您留我在家住了两夜,可是您拿出所写的十几篇文章给我看,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气。您一直不相信自己的文章,却谬赞我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就向我问起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我回秦淮后,正想挑选箱子里的文章,全部送给您,希望您有所指教。恰逢您往北去,在燕蓟一带游历,我也向东去了吴越,于是没能如愿。今年冬天,有一个金陵门生想把我的文章刻印。我的文章大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不敢给世人看,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但是门生最终把他收藏的百篇抄本刻印以流行世间。等到刻印完毕,我就送一本给您。那些文章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行文构思,我也没有可以告诉他人的。希望您仔细加以甄别,指出它的缺点,使我能够改正,并且请您写一篇序放在它的篇首,那真是我的荣幸啊!

当今社会,写文章这种事情,贱如粪土,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的爱好,唯独喜好写文章而不厌倦。我平生特别留心前朝文献,二十年来,搜寻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种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书,怪异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为快。然而我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可是不幸的是,丧事接连不断,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方奔走,以求温饱,那困厄不顺的境遇很是让人悲叹。同县人方苞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戴先生就是这样的。”我的文章不敢与他所说的相称,想写书却不能如愿,这大概是方先生认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

秦淮有个姓余的老人,喜好琵笆,听说有个擅长演奏琵琶的人,就不远千里去拜访他,学习他的技艺。为琵琶而来的客人,整天是满座,久而久之,老人的琴技最终十分精妙,号称“南中第一手”。但是他因此耗尽千金家产,以致不能衣食自给。于是拿着琵笆在市井弹奏,乞讨钱财养活自己,(可惜)最终没有了解他的人,不能使他免于饥寒。他就只能抱着琵琶饿死在秦淮河边。现在我的文章就像姓余的老人的琵笆。但是琵琶是西域乐器,那技艺的精妙拙劣得失,自不用说。至于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是古代贤王遗留的事业,是用来阐明圣人的道理,探求自然精微的道理,极尽人间百态,这与姓余的老人学成琵琶却遭遇困境是 一样的。如果要打碎琵琶来免于困窘饥饿,这是我不愿做的。呜呼,琵琶学成了恰恰因为这样招致了自己的死亡,文章写成了恰恰因为这样加重了自己的困窘。现在,您眨眼,击掌十分得意地,要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又是一个姓余的老人。然而只有作了姓余的老人,才能听懂他的乐曲,这就是我想要让您为我的文章写序的原因。

拓展阅读

1、春晚、翻译注释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寂寂黍饭馨,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院内鲜花迷蒙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柴门寂寂黍(shǔ)饭馨(xīn),家烟火春雨晴。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庭花蒙蒙水泠(líng)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时,天晴得时,农夫抢墒也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人,由景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江神子・博道中王氏壁、翻译注释

宋代: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道路两旁满地都是枝横叶斜的松竹,中有一些人家被云雾遮住了。下雪后稀疏的.梅树上,不时看到两三朵花。跟陶渊明所说的桃花运溪边路上相比,风景好得差不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天晚了,酒店里有酒尽管去赊来喝吧,不然晚上天气寒冷,怎么能经受得住。醉酒后匆匆赶路回去,乘坐的马随车而行。我头发已白,容颜苍老,就在这里度过晚年吧。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shū)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江神子:词牌,即“江城子”。一川:即“一片”或“满地”。桃源:即桃花源。不争多:即差不多。一作“不争些”。

旗亭有酒径须赊(shē),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晚寒些:一作“晚寒咱”。

此词咏博道中漫游的情景。上片先写冬春之交的博道上,松竹横斜,雪后疏梅,白云人家,景色自然优美。再虚拟,言此风格较之于桃花源毫不逊色。下片谓流连徘徊中,不觉已日色向晚,故而旗亭赊酒,醉里归晚。最后叹老嗟衰,以不甘心只以悠游水为生涯作结,于闲适狂放中转出一缕英雄末路之悲,可谓寓浓于淡。

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翻译注释

近现代:*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长久以来都抱有宏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冈。从千里之外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流水潺潺,宽的盘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当年**时期风雷激荡,红旗漫卷,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chán)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水调歌头:词牌,又“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重上井冈: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家属、***和群众。黄洋界:井冈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风雷动,旌(jīng)旗奋,是人寰(huán)。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biē),谈笑凯歌还。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人寰:人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览同揽。捉鳖:喻擒拿敌人。

全词上片纪事、写景,下片抒怀明志。字简单、明了,沿袭了诗人一贯的写作风格,豪迈、自信依然是*在这首词中的两元素。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首句即破空而来,气魄非凡。诗人在闲庭信步的从空间让阅读者看到的是一种气派。“凌云志”借井冈的巍峨写出了诗人的“凌云”抱负。三十八年前诗人在此立下的天下抱负,今天早已经实现,如今他一路征尘归来,重访故地,心情是何等激动自豪。诗人在走过他自己当年曾经战斗过的每一处地方时,都留下了深情的目光和不尽的思绪。这是最容易为人所理解的词意。然而,“重上”的含义仅仅是重回、重游吗?为何“重上井冈”又是诗人“久有”的“凌云志”呢?这只是一次感情的寻觅回归,还是执政*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巍巍井冈,高林密,竹繁花盛,树茂草深。涧水潺潺,莺歌燕舞,“高路入云端”,三十八年前的旧地,如今变了新颜。这让走在井冈、站在井冈的.*禁不住思绪万千、感慨万千。他透过眼前的景色不仅看到了当年的腥风血雨,也看到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所起到的作用。也因此,诗人激动、豪迈、自信,挥毫写下“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是一种驻足回首的豪迈慷慨,也是诗人即将进行新一轮**行动的信心和决心。

诗人展示一幅绚丽多彩图画: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溪涧流水潺潺;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流畅明快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变化之美的赞颂。

诗人采用以小见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井冈的变化;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

湖南黄洋界海拔1343米,群巍巍,云雾茫茫,形势其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以轻松、舒畅的情怀来到黄洋界哨口,攀登鬼斧神工般“鹰隼难度,猿猴难攀”黄洋界,其他“险处”岂能阻挡雄姿虎步,何须再看?诗人由眼前景色,荡开一笔,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阕描述诗人重上井冈经过,叙事、写景、抒情溶为一体;表达了诗人欢快的情绪和豪迈的气概。

下阕开头三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壮伟遒劲地展现了井冈整个***时期的风雷激荡,红旗漫卷的壮阔场面。井冈猎猎红旗,打碎帝、官、封枷锁,变成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仅照应前“重上井冈”,点出离别的时间;而且浓缩时空距离,表达了抚今追昔丰富的情感。三十八年,在以*为首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经受的是血火、生死严峻的考验,囊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新民主义、社会主义**和建设丰富内涵。神州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过去”“弹指”看似轻松,饱含着沉重的牺牲和可歌可泣感人的诗篇。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诗人以无产阶级**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可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测五洋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唱着胜利的歌曲,从容而归。酣畅淋漓的抒发了诗人征服宇宙的**家豪情。

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民间谚语;作者把深刻的哲理,用口头语融于诗词之中,诗人此词以议论的手法结穴,不仅首尾呼应,而且启迪、鞭策人们:胜利属于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人。界上什么事都是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实现。

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

纵观全词,笔调明丽、轻松,挥洒自如;节奏优美欢快,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意境开阔、高远。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是现代诗词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4、中夜坐、翻译注释

宋代: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自在。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悠悠天地之间,草木呈献出干奇百怪。

投老一蒲团,自在。

老来独坐在蒲团上,觉得中特别逍遥自在。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xiàn)奇怪。

悠悠:寥廓,深远。献:呈现。奇怪:奇形怪状,隐喻宋亡后的种种怪事。

投老一蒲(pú)团,自在。

投老:到老,临老。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垫子,僧人打坐或跪拜时用。

为《中夜坐》,中景色。已属清幽,加之时当夜晚,蒲团静坐,气氛更为恬静淡泊,定下了诗的基调。

开头两句写中景色。悠悠,状天地的寥廓,景象开阔深远。献,奉献,这里将草木拟人化,即在浩瀚的宇宙中,草木都有了知觉,竞相呈现各种奇形怪状的姿态。这句隐喻宋亡后态翻覆,种种怪事不堪入目。

后两句承“奇怪”而来,由写景转而写心境。在草木争奇斗怪的热闹场合中**“蒲团”,本来是不协调的。加之是“投老”,坐一辈子,直到生命终结,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但面对社会现实而富于正义感的诗人,既不能力挽狂澜,又不甘心依附元朝,除终老蒲团外别无他途。“自在”而冠以“”,似乎诗人对这种归隐生活,是十分喜爱和赞的。

据李有《古杭杂记》记载,第后,同科进士游览西湖,即席赋《贺新郎》一首。词中说:“余生自负澄清志。”又说:“借问孤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可见翁本来是一个胸有志、一心图谋恢复的'有为之士,从他对林处士的讥诮,也可看出他对那些自命风雅、不问国事的所谓“高人隐士”是如何深恶痛绝了。这样一位血性男儿,要在寂静的林里孤坐蒲团以了残生,这里头当蕴含多少难言的隐痛。平和的外表下深藏着的,是亡国的哀痛和愤激,外表越是恬淡和闲适,内心的痛苦也就越是深切和沉重。应该说,这种“自在”的归隐生活,是作为社会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是对现实的抗争。

南宋末年的词人辰翁有一首《柳梢青》词,其中写道:“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中岁月,海上心情。”在清冷的中夜晚,青灯独坐,念念不能忘情的,仍然是旧君故国,前朝父老。翁和辰翁的身和心境,完全相通。

5、2019二级消防工程师《例分》考前模拟

1.( )是利用一切可以影响人们消防意识形态的媒介,以提高人们消防安全意识并进一步掌握各类消防常识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B.消防教育培训

D.消防日常管理

2.下列关于临时搭建的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于300m2

C.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D.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3.( )是反映火灾防控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A.千人火灾发生率

B.万人火灾发生率

C.十万人火灾发生率

D.亿元GDP火灾损失率

4.气体灭火系统中气体驱动装置水平管道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不宜于( )。

A.0.4m

B.0.5m

C.0.6m

D.0.7m

5.电缆井、管道井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采用( )封堵材料封堵。

B.有一定弹性

C.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

D.隔热

点击查看更多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8080.html

热门阅读

  1. 喜辞旧岁笑迎新春幼儿园迎新活动总结范文
  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3. 初中毕业的祝福语短信2016
  4. 火把节的由来 故事
  5. 幼儿园亲子游戏发言稿
  6. 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语短信2018
  7. 关于柳宗元的经典名句
  8. 我是小厨师幼儿随笔
  9. 学院学生行政会发言稿
  10. 王者之魂电影剧本
  11. 像公主一样被宠爱生活随笔
  12. 201年最新世界卫生日祝福语
  13. 描写白露的祝福语
  14. 感恩节情侣祝福短信
  15. 201年高三毕业经典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