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1、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借紫藤萝来表现自己那种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一、导入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帐,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遭遇?面对紫藤萝,作者有些什么感悟?。
二、背景资料介绍
(投影仪呈现,学生自己看)
1、“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课文中提到的“十多年前”就是刚好是文化大**时期。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那个时代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2、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他是一个总工程师。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他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
三、学习
老师:早自修同学们已经朗读过了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全文,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强调要在书中找到依据,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划下来。)
1、作者写了现在的和十年前的紫藤萝的生长状况。根据课文对紫藤萝的描写填空:
这是一片(辉煌、生机勃勃、繁茂、活泼热闹等)的藤萝。那是一片(稀零散落、伶仃等)的藤萝。
2、面对这片紫藤萝,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焦虑、悲痛──宁静和喜悦──遗憾──信心满怀“加快了脚步”虽然是动作描写,但也可以反应作者内心情感。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从课文中划出最能表现中心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更加要珍惜生命,顽强的活下去,为我们的生命之河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活力和生机。
人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长久的坚定的信念。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小结:第三个问题是文章的中心,中心是从前两个问题中得出来的。作者重点笔墨都是在写紫藤萝瀑布,在写的时候又是饱含深情的,紫藤萝遭遇不幸的时候作者为他遗憾,紫藤萝生机勃勃时,作者为他喜悦,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四、下面就请大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并写出理由
1、看看这个句子有没有用修辞?有没有能表现紫藤萝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⑴“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
〖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辉煌、壮观,气势非凡。
⑵“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比拟】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
〖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的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欢快跳跃的样子。
⑷“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比拟】
〖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他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⑸“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在花的河流上航行。好像是人驾驶着船,在人生之河上航行,意气奋发。)
【比喻】
〖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怒放的姿态,好比一艘航行的人生之船,充满信心和希望,包含着美好。
2、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哪一种感觉──嗅觉,
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哪一种感觉──视觉,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通感可以不讲)
小结: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活泼可爱,姿态各异的紫藤萝画卷,另人目不暇接。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语言的文采,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
五、说一说,写一写
下面请大家请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花木,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示例:我喜欢水仙。它要求与人的只是一盆清水,给人的却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六、教师总结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饱含深情的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与活力,仿佛我们的世界都成了紫藤萝的世界。这一抹深浅不一的紫藤萝,给我们秋日的天空增加了一笔亮丽的色彩,我们为之振奋。更重要的是,通过紫藤萝,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时要充满信心,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河流得更加得久远,更加汹涌澎湃。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领会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练习写作。
2.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3.学习写文章前先列提纲的方法。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选择的材料要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课件。
一、观察汉字,领悟内涵。
1.【出示课件2】。
甜乐泪暖悔望。
迷妙变忙寻让。
2.教师讲解引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个汉字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看到一个字,我们就可以想到汉字的意义,想到由这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想到与这个汉字或词语有关的事情等。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汉字,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对这个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3.检查指导。
【出示课件3】。
例:甜。
(1)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甜食,糖是甜的。
(2)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感觉,如甜蜜的生活,甜言蜜语等。
(3)还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组成的词语:酸甜苦辣、忆苦思甜、苦尽甜来……。
二、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1.从屏幕上出示的汉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首先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思。
2.根据中心意思,先列提纲,确定出自己选择的事例或哪几个方面。
3.提纲示例:【出示课件4】。
题目:甜。
示例:1.爷爷为我做的排骨米饭。
2.妈妈给我买来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医院守着我,给我讲故事。
三、交流提纲,互提建议。
1.把写好的提纲和同学交换,请同学读一读。
2.看看同学的提纲,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同学合理的建议做修改。
四、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1.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具体。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确定中心意思,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这个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吻合的,一脉相承。
教学中,我注意了指导,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以习作例文做例子,列出选材的提纲,然后再让学生列提纲,可能实效性更强。
2、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使之丰富具体。
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搜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搜集最新科技资料。
2.我心目中的香港(澳门)的自绘画一张。
3.教室黑板上画上充满未来气息的画。创设创新氛围。
一、营造氛围,激发神往之情。
播放《七子之歌》。
深情描述。
香港回归、澳门回家,多少中国的团圆梦终于实现了,能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该是多么自豪的事呀!
有祖国的强力支持,五年、十年后,香港、澳门将会有更令世界瞩目的变化!
(教师谈话将学生思维引向香港、澳门的特殊身份,促使学生想象时抓住回归一刻的特殊气氛想象,抓住香港、澳门的发展前景想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真想亲眼去看看,现在就行动!我现在就正在澳门总督府前,和一位手拿澳门区旗和祖国国旗的小女孩交谈呢!等等,我怎么会在澳门的?猜猜。
(指向一点,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点上发散,反倒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维,大胆创新。教师的引导语尽量地包含更多香港、澳门的特定信息,以使后面的想象更具体,也更合理。)。
三、展开想象,丰富细节。
指名两三人说说,教师相机引导。
(1)生:可以坐飞机(乘轮船、坐汽车)去。
师引:这可是xxx(学生姓名)发明的新式飞机(轮船、汽车)哟,听听,这种新式飞机(轮船、汽车)的神奇之处。
(2)再引:人们所向往的仙人的神奇法术――人造月亮、月球做客(见《劳山道士》)――都已成为现实,或正在研究完善中。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未来世界,什么神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哦。
如,还可利用大陆与澳门隔着珠海这一地理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建连心桥、海底隧道、空中悬浮传送带、地心超速运输网,甚至是神奇心意门。
(让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天马行空地想象,大胆创造。在去澳门这一环节中充分的创造性想象,给了学生大胆想象一个榜样,更给了学生如何在细节处展开想象以使之具体一个示范。)。
四、提供背景,促进想象。
1.确实神奇!这一天,我们遇到的新鲜事儿可真多,看看,我们都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2.将学生事先画好的关于澳门的画,用投影一一展示。
注意,此处教师尽量不做评价解说,以免束缚学生想象。
3.这一天,也许刚好是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和一些特殊人物一起,参与了特殊的事件;也许是十年后,你经历了奇妙的遭遇,看到了澳门迅速的崛起。
4.快给你的小组同学讲讲你的奇妙经历吧!
小组内自由讲述。
5.请一两名学生说说,不要对其可能性作评价,不束缚学生的想象。但教师可通过追问,促学生深化、细化想象。
五、激情呼唤,动笔成文。
历史时刻,令人神往;未来世界,又将出现怎样的奇迹?那时的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学习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一切值得我们期待,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你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画卷吧。
3、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获得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识等科学态度,热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全册共23课,外加两课《研究与实践》。从知识结构上分七单元:《物质的变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性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
《人的一生》单元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从微观处认识生物的基本的构造和功能,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强化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规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突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训练。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3课时。
第二单元人的一生3课时。
第三单元微小的生物4课时。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7课时。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2课时。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机械6课时。
研究与实践2课时。
引导学生借助他们不断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不断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