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展策划与管理中的人性化服务论文
摘要:随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逐步加深,会展活动的开展频率逐步提高。会展策划及其管理中的人性化服务,成为影响会展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阐述目前展会活动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会展策划中做到人性化服务的必然要求,最后探讨了如何提高会展活动中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展策划;人性化服务;不足;必然要求;措施
会展活动作为当今社会中企业和事业单位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尤其是进行会展策划时,需要考虑管理中的人性化服务问题,服务质量的高低,将影响着参与者对主办方的印象和看法。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树立企事业单位的品牌形象,因此,相关的活动策划和管理者必须加以关注。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加强对活动参与者的了解。
一、展会活动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人员分配不科学。
一个成功的展会活动,离不开会展管理者的合理安排。在会展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和领人员要全面了解各个下层工作者的个人经验、能力及特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职能搭配,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每个岗位的担当都达到最优的效果。擅长沟通的适合分配在商务谈判岗位;性格开放的适合做接待人员。这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必然措施。
(二)未充分了解和利用招商政策。
对于不同参展商,受地域、气候等原因的影响,在筹划会展活动时,必须首先结合当地的招商政策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工作,以免连参展资格都无法得到。就拿农副产品这个行业来说。它在地区气候差异 、经济发达程度、生产习惯等等客观因素方面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所以,不同的客观因素会引发不同的农产品的包装风格、品种研发特点。如果不考虑招商政策的影响,企业难以顺应大局发展形势,但如果完全受限于招商政策、一板一眼、没有灵机应变,也可能导致许多经销商丧失参展资格。
因此,只有全面把握具体的自然差异和对应的招商政策,加以分析、权衡利弊,才可以扩大展会管理者的自由活动空间。
(一)服务具有针对性。
展会活动往往是一个大型、人员密集、活动流程复杂的活动项目,在策划中,为了做到人性化服务,必须在前期准备和后期施行中充分考虑参与者的感受,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进行展会的策划过程中,要想达到人性化服务的目的,需要深入了解活动的流程和相关的性质特征。以此为前提,做出针对性地服务策划,给客户更多满足感。涉及到有国外来宾参与的会展项目,提前准备一些外语翻译工作者和服务员是十分必要的,涉及到以节日为庆贺主题的会场活动,可以在会场装饰和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增加更多节日的喜庆和温馨感。当然,来宾中必然少不了主办方单位的VIP客户,这是拉拢客户的大好时机,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供一些特权和优惠服务。
(二)必要服务必不可少。
会展活动作为一项大型盛事,参与活动筹备的工作人员数量多,而且前来参观活动的客人也规模庞大,为了保证人员的基本安全,做好安全措施是最基础的服务项目。其次,还有保卫、保洁类服务,也是展馆服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清洁明亮的环境给客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漂亮独特的装饰风体现主办方的审美水平,整齐有序的程序进行代表着主办方的态度和内部管理能力高低。所以,这些必不可少的细节服务,体现了主办方对会展活动的重视、对客人的尊重,优秀的细节处理可以无形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品牌形象。
(三)兼顾公共服务作用和经济效益。
虽然展会活动往往在特征上表现出很强的公众服务性,但是在筹备和开展展会活动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损耗,对企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在提供会展服务时,应该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浪费,兼顾经济效益。比如,主办方为了筹备展会活动,需要租用场地、*物资、聘请专业的会展筹划和服务工作人员。此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能还要加大安保额清洁的投入,此时,需要协调各个环节的部门和人力资源投入,把握具体人数,以免职能重复和部门冗杂,导致的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三、如何提高会展活动中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风格不一的活动类型,会形成与之对应的、差异明显的会展活动、展馆的服务特点。展会活动的前期筹划阶段,需要加强对活动类型的了解和研究。在深刻认识到活动的性质基础上,才可能设计合理的的展会布置、人员配置等等服务措施。比如对于一次普通的商品交易会,就必须要了解清楚交易商品的种类有哪些,活动的规模,活动开展的时间,预计参展的商家和买家的数量等问题,在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可以运筹帷幄,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防意外发生时手忙脚乱。
(二)加强对活动参与者的了解。
会展活动参与人员众多,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参会目的以及不同的性格特点,要想满足每一位参与者的需求,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会展管理者能够对这些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将其划分为几个类别。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多数参与者的需求。比如在有国际买家参与的展会上,可以按国籍将其进行分类,按照各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为其安排合适的饮食,提供相应国家语言的服务手册等。
结语
总之,会展活动在当今社会和单位运行中已经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相关的策划和管理者必须重视会展活动中的人性化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展会活动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人员分配不科学、未充分了解和利用招商政策等等,其次,明确会展策划中做到人性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包括服务要具有针对性、必要服务必不可少、兼顾公共服务作用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会展活动中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杰,何会文.会展专业观众的服务认知结构研究——兼论参展动因对服务认知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1,26(10):75-81.
[2] 盖志芳.会展业服务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0,(3):13-14.
[3]毛春兰.生态理念下的会展服务设计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2(1):41-46.
拓展阅读
1、浅谈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管理的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了起来。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桩基础施工质量的管控对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了目前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最好重点针分析了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作为参考。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建筑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提高其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高低将影响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高低。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构建科学的管理结构,并针对其技术控制重点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时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障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1.1 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促使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
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含量高、多学科交叉应用,使得施工技术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的时候,一般是从施工方案的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盒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检验工作这几个方面来加强技术管控工作。然而,之所以要加强技术管控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建筑工程一般涉及的因素多,施工的周期长,施工受气候条件、地质特点、客观环境等影响较大,所以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加强技术管控,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1.2 加强技术控制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企业加强技术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客户对于施工企业的资质认定,也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长久发展与不断壮大是建立在其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能力上的。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施工技术控制类型主要有对混凝土桩基的施工控制,对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下面主要探讨混凝土何钢结构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针对混凝土的主要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混凝土技术,特别是框架及剪力墙两部分内容,需要特别重视相关部分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工程的安全使用情况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第一目标。例如:搅拌站因为运输混凝土的距离较远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其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当振捣棒**的深度并不到位,就会导致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还有,就是可能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的管理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根据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物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搅拌的时间进行调整。
2.2 钢筋的主要问题
目前,有很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运用再生钢材,但是因为再生钢材的抗拉强度已经使用过,所以达不到应有的工程技术要求。加之有很多的钢筋生产商规模和管理都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梁板在钢筋搭接位置上都是不恰当的,有很多拄的纵筋搭接位置根本没有按照规定中的内容使其错开,在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相关技术的要求。另外就是板底的钢筋很多都出现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也会因为马镫使得支撑不足。最后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较小致使工程后期的混凝土浇灌进行的不便。对于钢筋质量管理的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现场监查制度等,杜绝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对干钢筋捆扎之后,要及时的对钢筋规格数量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严密的校对工作,在混凝土进行浇灌之前必须要对垫块进行检?恕?
3.1 完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必须以完善的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以此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通过完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明确技术控制要点与管理流程,以此使施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以此使施工过程人员职责更加明确,促进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要针对工程所采用的桩基工艺、工程地质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文件与管理体系,以此保障施工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适用性,保障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桩基工程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针对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结构,其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对保障桩基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因素进行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力度,有助于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与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障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实施科学的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交底、工艺技术、施工技术对桩基施工质量的影响,现代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以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础。
3.2.1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力度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工作要以技术交底的管理为基础,注重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对技术参数的分析与论证,对施工技术方案探讨,以科学的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为基础开展桩基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工作要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即开展施工控制工作,通过施工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文件的分析与探讨以及结合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的分析,论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2.2 科学设置桩基础施工工艺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根据桩基结构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科学设置,针对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参数、工艺条件等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技术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要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点等,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条件、参数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障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3.2.3 加强对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的管控
同时其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还要包括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此确保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冲孔灌注桩灌注过程的技术控制时,要根据灌注桩施工技术与工艺特点将灌注间歇时间控制 15 分钟至 30 分钟之间,并确保每根桩在 1.5 小时内灌注完成,以此减少混凝土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减少混凝土滞留空气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保桥梁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强度。通过对灌注过程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保障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上述灌注桩灌注时间控制可以看出,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既是对施工过程工艺条件、技术参数的控制,是对影响桩基施工质量各项因素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科学的设置技术控制要点,以此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水平高低和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建筑企业要想提升企业信誉和实力,就必须重视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企业应认识到自身技术水平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影响。加快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此达到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为企业、为人们带来实惠和福利。
参考文献:
[1]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以高层建筑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2]杜英杰.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3,15
[3]王国琴,张国荣,尉杨园.浅析民用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管理的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__年,___社区在街道办*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员、老**、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社区”“无__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
(四)着力抓好综合治理基础工作。
一是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以化解矛盾为主线,在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基础上,注意分析把握社会心态情绪,真正沉下去,及时发现群众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理顺,把矛盾化解在社区范围之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着力改善社会管理,充分了解民生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创建平安社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3、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精神,把*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重要思想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拉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等几个业余文化团队,使科普意识渗透每家每户。同时,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实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战略,在社区开通博客,在网上对居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联”机制,即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在_月份,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盆景展览、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_。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对,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flg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