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蜜蜂引路》的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33:42

课文《蜜蜂引路》的优秀教学设计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

1.完成《课堂作业 》。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拓展阅读

1、三年级语上册第24《司马光》

《司马光》本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育意义,在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应该向司马光习,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这个道理。

本节我是这样的:

一、激发习兴趣,感悟内容。

刚上我就抓着第一自然段来重点讲解,先向生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我就是利用这一条主线贯穿整节,来指导习,由于里的语句简单易懂,同们都得挺快,接着就指导他们朗读,由于本的语言特别富有童趣,所以生都很喜欢朗读。老师还帮他们理出一条习的思:看图理解——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中找答案——朗读再次理解。从而达到帮助生理解内容的目的。让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堂氛围。

二、加强朗读指导,培养背诵兴趣。

朗读时,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指导他们把话读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的导,让他们感悟中内容,从而感受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材的重难点。还有,在朗读的时候,我比较注意纠正同们唱读的习惯,让他们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感情。

三、发散生思维,培养说话兴趣。

在巩固练习时,我就让他们先朗读全,再仔细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尝试着把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这样的练习,对培养他们发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生的兴趣也比较浓。

2、三年级语上册第24《司马光》

《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留意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过对这个故事的'习,启发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生思维的章,目的在于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语程标准》指出“阅读是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生的阅读实践”。在小低年级阅读中,如果能够发挥想象空间的资料太少,生的想象力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机会,以后再弥补会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这篇中,不仅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带给了机会。我透过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激发生的情感。能够看出,生真正理解了,在阅读中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为语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材蕴含的创新育因素,用心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生的创造想象潜力。为了调动生的用心性,我特地在前安排了两则脑筋急转弯。在结尾处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怎样做?”为了证明的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必须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师必须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透过比较,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觉得这时我做的不够好的是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时里没有安排写字,但我在读完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头填,其实之后才想到应给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我们班有的小朋友前准备里总少了堂练习本。堂上,能让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前准备好堂练习本。

透过这一时的习,我在以后的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堂上不留下遗憾。

3、三年级语上册第24《司马光》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生自己感悟本、理解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看图说话后回归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生在朗读中理解了,当堂背诵了,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使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明显地感觉到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三十分钟的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中识字写字很少展示,在下一段中一定要将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二、我要精炼堂过渡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孩子,吸孩子对语的兴趣。

三、掌控堂还要加油。回顾这堂生们在讨论的阶段很热烈,可是在这一环节,也过于拖沓,我给了很多时间给个别孩子发言,却没有很好的兼顾整体生的状态。在以后的中,既要照顾生整体状态,又要注重生个性发展。

4、《笋芽儿》第二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朗读全,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1、前搜集有关笋和竹的资料。

2、自制

powerpoint

件和

flash

动画件。

(讲读

师、生活动

align=left>一、温故知新质疑激趣

1、游戏导入,巩固生字。

2、生自主质疑,师及时归纳梳理,明确本节习目标。

1、通过游戏温习上节习的生字。

2、通过质疑,在激活生思维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渴望深入研究的兴趣,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二、细读释疑入情入境

1、师创情境,生进入情境细读

2、生自由读后,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互动探究,互助释疑。

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生即要了解章的特色,又要集中以往的习经验,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自行解决心中的疑问,培养在自的基础上合作习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语言内化

1、明确交流方式:读读、讲讲、评评、读读。

2、创情境,交流读感悟,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⑴读中感受春雨温柔。

⑵读中感受春雷沉、闷的特点,扮演雷公公想像说话。

⑶通过做动作体会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⑷情境说话理解“唠叨”,生对妈妈的好意表示感激。

⑸交流整合信息资料,了解竹子的'用途,为6、7自然段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

相机感情朗读、想象说话、互议互评,随机质疑、整合外信息,动画片辅助习:

在朗读、研究、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培养生合作研究精神,培养想像力,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开拓生视野,培养生的语素养。

四、拓展延伸想象升华

1、“创造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语言,进一步丰富原,积累并运用语言,大胆想象,情感升华。

2、游戏:

“智慧的种子”。

(动画辅助)

1、使生在综合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2、通过游戏检测生字在词句中的应用。

五、科整合情感体(随机整)

与音乐科整合,在歌声中扮演种子,体验种子成长的乐趣。

借助美的词句和乐曲,使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种子的成长,情感得以升华,为第三时的习做好铺垫。

(根据情相机板书)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蜜蜂引路》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13551.html

热门阅读

  1. 微信有深度的个性签名
  2. 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3.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4. 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
  5. 最受欢迎的愚人节祝福语
  6.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弘扬人本思想初探论文
  7. 教师节手抄报资料
  8. 给自己的正能量语录
  9. 景物美文摘抄
  10.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阅读计划
  11. 小学生教师节简短祝福语
  12. 归元寺导游词
  13. 2016周末愉快祝福语
  14. 蝎子的歇后语
  15. 201年送别领导简短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