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爱国诗句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出处: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三》
3)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出处: 张祜《集灵台·其一》
4)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 ——出处: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出处: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出处: 曹植《怨歌行》
7)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出处: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8)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出处: 屈原《国殇》
9)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出处: 岳飞《满江红·写怀》
10)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出处: 杨继盛《就义诗》
12)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出处: 杜审言《渡湘江》
13)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出处: 郑思肖《二砺》
14)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出处: 岑参《送人赴安西》
15)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出处: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16)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出处: 虞集《听雨》
17)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出处: 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18)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处: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出处: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0)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出处: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1)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出处: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2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出处: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处: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处: 陆游《病起书怀》
25)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6)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出处: 张耒《和端午》
27)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出处: 陆游《金错刀行》
28)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出处: 温庭筠《过五丈原 》
29)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出处: 杜甫《小至》
3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 杜甫《春望》
31)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处: 徐锡麟《出塞》
3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 杜牧《泊秦淮》
33)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出处: 李白《阳春歌》
拓展阅读
1、经典爱国故事
我国过去没有化学工业,连火柴、肥皂、碱这些东西都不会造。爱国青年范旭东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他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靠工业发达起来,还欺负中国。他就决心创办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1917年,他在天津塘沽建起了永利制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工厂。有个英国人瞧不起中国,对他说:“你办厂的勇气令人佩服,可惜早了点,中国现在这个落后样子,办碱厂至少应推迟30年。”范旭东反驳说:“正因为落后,所以我恨不得早办30年。现在奋起直追也不算晚!”
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不少,首先是缺乏技术。范旭东就亲自动手,把书房当成实验室,办公桌当实验桌,白天做实验,晚上当床。别人劝他别难为自己,他说:“为了不让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工厂办起来!”
几年以来,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成功了,在一次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碱,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这对增强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2、《跟各国人都聊得来》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93% 的情感交流都不是 通过语言达成的,而大部分的非语言交流又是共通的,例如,笑是一种非 语言交流方式,它在世界任何地方意思都差不多。
2、我的朋友 Scott Young 在一年之内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
本科教育阶段的所有考试,还参加了商务方面的正规课程,同时学习心理
学、营养学、数学、物理和经济学。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尽
可能地享受生活。此外,他还在很短时间内学会了法语,我们第一次认
识的时候就是用法语交流的(虽然他出身于加拿大的英语区,我们本可
以说英语)。他最近也正在开始“三个月内学习一门语言”的计划,和我
的差不多。
3、所有零星的时间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当你决定要 学一种语言时,每一分钟都不应该浪费
4、哪怕你选错了课程,或者参加的课程对你没有帮助,都不会决定最终 的学习结果。如果你碰上了挫折,那就果断地解决问题,振作精神,重新 开始,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 与其花时间去研究哪种学习方法更好,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使用 这种语言中。
5、在语言学习的时间方面,最关键的不是你学了几个月 或几年,而是每天你到底真正学了几分钟,这些时间加起来,最终会决定 你能否成功。
6、我们为学不会一种语言找的借口往往是对自我的错误认识,比如说觉 得语言学习这件事不适合自己。大多数人会说自己年纪太大、没有天赋、 太忙,或者住得离说那种语言的人群太远。这些借口和自暴自弃有时被用 来自我安慰,有的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甚至有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持久 看法
7、直到今天,有一件事仍使我感到困惑――
我们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学会该如何去学习。
8、重点不是要不停地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而是找到一个方法,
然后不断调整。遇到瓶颈期是因为目前的方法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9、如果你的方法不起作用,就说明它不够有效,需要改变。我觉得“愚
蠢”的最佳定义就是一遍遍地用同一种方法做事,却幻想得到不同的结果
10、成年人学语言之所以如 此辛苦,很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方法、环境的干扰或者缺乏学习热情,而这 些都是可以改善的。
3、经典爱国故事
【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汤显祖泪著牡丹亭】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竞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毫无影踪,后来忽然发现柴房里隐隐传来痛哭声,夫人进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恸。原来(《牡丹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悲从中来,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恰是丽娘生前穿过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说:“我正写到,‘赏春香还你旧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呢,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直到这时,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汤显祖谜讽狂士】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4、经典爱国故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 baihuawen.c ** n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5、经典爱国故事
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们,不顶不是中国人,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男战士们沉默了,女战士们流下了眼泪。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3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