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带拼音及注释译文

发布时间: 2025-08-08 11:08:00

李白《赠汪伦》带拼音及注释译文

zèng wāng lún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拓展阅读

1、张公洲革处士》唐诗原

【作品介绍】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

斯为真隐者,吾*慕清芬。

①张公洲:在今武汉市武昌南二十里。为晋隐士张公灌园处,故名。

②“列子”二句:《列子·天瑞》:“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将,与。

③南浦:王琦:“南浦即张公洲,以其在城之南,故曰南浦。”

④刺绣:《史记·货殖列传》:“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此言家中不用刺绣品。

⑤长揖:古代同辈人的相见之礼,拱手自上而至极下,不拜。二千石:谓州郡长官。

⑥百里君:谓县令。

【作者介绍】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的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列子居鄭圃,不將衆庶分。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聞。

抱甕灌秋蔬,心閑遊天雲。

每將瓜田叟,耕種漢水憤。

時登張公洲,入獸不亂群。

井無桔槔事,門絕刺繡

長揖二千石,遠辭百裏君。

斯爲真隱者,吾黨慕清芬。

2、诗《行路难》原 鉴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怀着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热望,应召去长安。然而,事与愿违,黑暗的现实无情地打击着充满幻想的诗人。长安三年,他发现天宝初期的*非常*,佞臣当道,权贵得势,排斥贤能;唐玄宗贪图享受,不理朝政。诗人被召入京,不过是玄宗爱其诗名,让他供奉翰林,成为学弄臣而已,毫无重用以辅弼朝政之意。因此,诗人在离开长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陆续写下了许多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篇,表达自己傲岸不羁的性格,揭露并抨击了当时的黑暗、*的*现实,具有进步意义。《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等诗,都是表现这个主题的名作。

《行路难》,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备言世路艰难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南朝诗人鲍照就写过《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中有些诗是传世的佳篇。的这首旧题乐府诗,继承了鲍照的艺术传统,抒发自己*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全诗可分三层,每层四句。第一层,诗人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这样精美的食馔,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他“拔剑击柱”心意茫然。“停杯”两句,自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化出,却有青胜于蓝之妙。“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无所适从之感,与下“多歧路”遥相呼应。第二层紧承上层诗意,对“行路难”作正面描写,写出“茫然”的*原因。前两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明人朱谏说:“黄河与太行,水陆之要冲,天下之达道也。将欲渡黄河与? 则冰塞而不可渡;将欲登太行与?则雪满而不可登。”(《诗选》卷二)确实,本诗以水陆之道途难行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寓意很清楚。后两句,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闲来”句,用姜尚典,姜尚未遇周王以前曾在渭水滨磻溪垂钓,事见《水经》卷十七;“忽复”句,用伊尹典,据《宋书·符瑞志上》载: 伊尹未遇商汤以前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后来被商汤重用。姜尚、伊尹巧遇明主,固然给诗人迷茫的心田进希望之光,但当他的思路一回到现实人生中来,又感到世道多艰,心绪茫然,因而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回应上“击柱心茫然”的诗句。毕竟诗人对未来还存有一线希望,因此,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檃括宗悫的话,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唐宋诗醇》以为本诗“尚未决志于去也”,因而推断它作于“被放之初”,即是天宝三年初离长安之时。细绎全诗思路,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

本诗篇幅虽然不长,却具有长诗气势即跳荡、波澜起伏的特色。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情感迭变的心理历程,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

3、送少府送兵之陇右原、翻赏析

唐代: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高。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少府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士兵们身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少府更为威武。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高。

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

践(jiàn)更(gēng)登陇(lǒng)首,远别指临洮(táo)。

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陇首: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临洮:郡名,原称洮州。天宝元年更名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属陇右节度使。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关山事:指从军于关山隘口行役之事。何如:何,哪赶得上。州县劳:任州县劳顿之职。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赤羽:赤色旗帜。树色:指树木的青绿色。青袍:指县尉之服。唐代不同级别的*穿不同服色。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高。

断单于臂:即斩断单于的右臂。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指敌酋。古时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匈奴在北,面南,则西为右,故曰断其右臂。太: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首联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发而登陇山,道出军情之急。二句中分别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远,又显疾进之态。这位即将与诗人离别的远行者,与诗人分手之后,到天快亮、东方欲晓之时就要赶到陇山,攀援登临其山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点则是处在遥远的西北边塞的临洮。这样开头,不但表明友人离别的匆忙,同时也表明行者征人赶路的急迫。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马迅急,可见前方军情紧急,形势逼人。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征人出征的景况与杜甫《兵车行》开头几句诗所展现的情景相比,是非常有意思的。杜诗云:“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而在高适的这首送别诗中则没有一点这种征人出征,亲朋相送的场景描绘,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豪雄气概。当然杜甫诗里出征的是士兵,而高适诗里远行的却是护送征夫的县尉,前者是被迫服役,后者则是渴望立功边塞而从军行役。这是两诗表现主旨根本不同的所在,从而其思想风格、情感色调也自然迥异。并且在表现手法上两诗也显然有所不同。杜诗是重墨铺染,而高诗则是概括精炼。“残更”、“远别”四字,用词就极为简洁,不但省去了惜别情景的展示,而且舍弃了行军途程中的一切耳闻目见,突出地表现了行人征夫一心一意手奔赴西北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一“登”一“指”又动态地表明了赴边的迅急与行者心情的紧迫。细玩其意,“远行”二字中似乎还包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总之,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空,以引发读者丰富的审美联想。

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还不如作“州县”之吏那么劳顿,一为高适有任封丘尉之痛苦经历,故有此言;二亦可见其对军旅生活之向往,表现了诗人心中隐隐的一种得意。行者所要踏上的行程,其自然条件毕竟是险恶的,征程也是艰辛的,所以承接首二句下来诗人又通过一个设问,使一开始就高昂激越的情调旋律得到一个回环,由此以表现诗人对行者此次远征的关切。此次远行是由县尉送兵赴边,更可见当时边塞战事的紧张,补充兵力已刻不容缓。这看似简单明的一问,却含意丰富,既表现出诗人对行者从军行役路途艰苦的体贴关与惜别难舍之意,同时又赞颂了行者不畏险难的豪迈情怀。感情真挚,态度诚恳,耐人细读。

颈联状疾进之军容,诗人通过想象所描绘出的行者送兵赴边途中的情景。赴边征人军容严正,刀枪林立,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姓的县尉参与其中,从而使这疾行猛赶、奋勇**的行军队伍中忽隐忽现、忽前忽后地闪现着标志着县尉作为使臣所执旌节上的`羽饰;而道路两旁的林木,苍苍的树色中也不时有县尉所穿青袍的闪现。诗人侧面着笔,以象征热情之“赤色”相衬,中间“随”字与“引”字锻炼极为生动,既刻画出行者随军奋勇前进,风尘仆仆的劳苦形象,更刻画了行者一往无前的气概,以其随身装束之色彩,传出士卒昂扬奋发之神态,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树色”碧绿,中间用一“引”字,使穿“青袍”之少府和碧绿之“树色”妙合无垠,给人以满眼生机,以少府义气慷慨之奕奕神采。“随”、“引”二字,使诗歌具流走之势,紧扣行军特点。“赤”、“青”二色,亮丽鲜明,颇具青春气息。可谓达到人境浑一,诗画交融之境界。

尾联不直接表达唐军必胜的信念,而以“谁断单于臂”之反诘顿起,再以“今年太高”作答,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这里自然表现出高适此时的一腔豪情。语言响亮有力,用典浑化无迹,此种虚处传神,使诗歌含蕴更为深厚。

全诗的首联写少府告别亲友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远离故乡直指河西临洮。颔联写自己作为守边官吏,烦劳地方*为了关山战事辛苦兵换防,实在是问心有愧,对不住人家。颈联却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们,军容齐整,红色箭羽紧随其身,在绿色的原野上青色战袍着身,格外耀眼夺目。言外之意是赞许少府兵有方,军势威猛。尾联诗人豪气冲天,尽显盛唐军人的气象: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今年的太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着英武的军人和将士。

4、戴叔《苏溪亭》原赏析

苏溪亭上草漫漫(2),谁倚东风十二阑(3)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4)

(1)此诗的写作地点与时间,与上首《兰溪棹歌》相近。

(2)苏溪:浙江省义乌县附近有苏溪。亭:又称长亭,旅客休息之地。

(3)十二阑:即阑干十二曲。乐府古辞《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4)汀:水岸平地,多指沙洲。

这是一首特殊的怀念诗,怀念的人是谁?作者始终未说,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首先,题名《苏溪亭》,就有点以代桃,名不副实,因为整首诗并非真咏苏溪亭,而是怀念“谁”。当然,说起苏溪亭,这个“谁”与作者本人都会心照不宣,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首句“草漫漫”三字,点出作者怀念的这个“谁”,已经很久很久了,想念之苦,漫漫青草,就是见证。“天涯芳草”,作者唯有发挥想象能力了,对方这时可能也正在东风吹拂之中,倚阑而立。作者想,这位倚阑人又在想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眼看暮春将尽,春事已晚,时光蹉跎、美景不再,可燕子还久久不归旧窝,作者望着眼前的沙洲,一片烟雨迷蒙。美丽的杏花,在寒意未消的春风料峭中瑟瑟抖动,心中不禁涌起无端的惆怅、无穷的哀愁。

全诗四句都为写景,没有话语、人物迷蒙。作者和远方倚阑人沉郁的心情,与转瞬即逝的暮春景色溶为一体,默默无言、悠悠怀念,画面优美、韵味无穷。

5、爱国诗词《居易·都尉古剑》原 赏析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 ①紫气:祥瑞的光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此处指古剑的剑气。斗牛: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②玉匣:指剑鞘。③言此古剑之纯粹与坚硬无其它兵器可比。④晋刘琨 《重卢谌》诗: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这里反用其意,谓古剑宁折不弯,借喻直士不肯随波逐流,因人俯仰。⑤神兵: 神灵的兵器,指剑。

【鉴赏】 这是一首含有*寓意的咏物诗。本诗题为咏剑,实际是在借物咏怀,赋诗明志,借助剑的刚直形象,寄托诗人理想中的高尚人格。以表明诗人的一贯主张,即长材利器,宜慎所用; 隐喻谏官侍臣,应刚介廉直,扶正抑邪; 即使得罪权贵,身受挫折,亦不应改节。都慰古剑,或为此剑藏主为都尉,或为铸剑时在剑身上镌有用主之名。

诗的前八句,着笔于古剑的外在形象。“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一、二两句以剑的悠久历史,明其传承久远。黯黯,同暗暗,幽隐貌。语出汉扬雄《甘泉赋》: “惟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靓深。” 古剑寒光阴森,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寒暑。“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三、四两句借用古代关于剑气的典故传说,盛赞千年古剑的不同寻常。光,据 《拾遗记》载: 越王勾践以马祀昆吾山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一名掩日,以之指日,日光昼暗; 三曰转魄,指月则蟾兔为之倒转。紫气,指剑气。语出 《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华问 (雷) 焕曰: ‘是何祥也?’ 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古剑吸收日月之精华,剑气上冲斗、牛星宿。以上四句娓娓谈起,从容道出古剑之不同凡响,为古剑的形象点染上一重神奇的灵光。此间可吸纳日月,上冲斗牛的剑气,既有神话传说中的神秘色彩,同时又是爱国志士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的象征。剑气即人气。诗人用先声夺人之法,提醒读者应对古剑刮目相看,切勿以江湖市井间的俗器待之。五至八句引出观剑人,从观剑人的观感入手描述古剑外貌,为古剑的形象增加真实感。“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这位借观古剑的客人,有很大可能就是诗人自己。五、六两句细腻地写出了他对古剑视若至宝、爱不手,又羞于开口向主人索取时那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观者这般看重古剑并非无故,七、八两句点出个中奥秘:“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湛然,水光澄澈的样子,形容宝剑的光芒。玉匣,指以美玉装饰的剑鞘。秋水,出 《越绝书》风胡子说剑:“太阿剑,视之如秋水。”古剑贮藏在美玉装饰的名贵剑鞘中,剑光澄澈,光可鉴人,就像那清澈的秋水,所差的只是这水不流动而已。如此名剑,怎叫人不爱! 至此,古剑的光芒剑气等外在形象已刻画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诗的后十句,着笔于古剑的内在品格。诗人先以四句诗从总体上揭示古剑的品质。“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这两句诗明写宝中之宝的古剑有其天生的品质,其纯粹坚硬的程度没有别的兵器能够比得上; 暗喻谏官直士都有自己的人格,纯正刚直无人可比。若问究竟坚硬刚直到什么程度,诗人明确剖心迹: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晋刘琨 《重卢谌》诗曰:“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慨叹自己本来意志坚强,几经挫折,转而成为随波逐流的柔弱之人。诗人在此反用其意,说古剑极为刚坚,只能把它一寸寸地折断,但不能使它弯曲变形; 借喻刚正不阿的直士宁折不弯,决不肯随波逐流,因人俯仰。这两句诗既是写剑,亦是写人; 剑亦是人,人亦是剑。古剑与直士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诗人写到这里,亦受到古剑正气的*鼓舞,他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振笔疾书,一畅积愫。接下来四句诗人代剑立言,以剑明志,吟出自己胸中积郁多时的宿愿:“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汉朝时朱云曾向皇帝请求赐他尚方斩马剑,斩断佞臣张禹之头,事载《汉书·张禹传》。若果真天遂人愿,能以古剑斩断朝中佞臣之头,岂不大快朝野直士和天下百姓之心! 这两句诗表述剑人合一之雄心壮志,直言不讳,正气凛然。“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这两句诗与前两句紧密配合,互相呼应,抨击中唐时收买刺客偷偷摸摸行刺私敌的鬼魅现象,指出这为古剑正人所不齿。诗写至此,古剑的气骨风格已经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诗人这才挥动如椽大笔,在最后两句作了一个强劲有力意味深长的收束: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奉劝君子慎重使用这至宝的利剑呵,不要玷辱古剑这一神奇兵器的光辉称号。晋张协《七命》,称宝剑为“希世之神兵”,后世因以神兵作为宝剑的代称。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用平声韵。诗人继承了古代现实主义诗歌潮流重风雅比兴的传统,借剑起兴,抒情明志,通篇皆用比兴手法。笔调流畅,韵铿锵,激昂慷慨,作金石声。展卷吟读,如见古剑脱颖而出,跃然纸上,充满了为国为民除奸去佞而不惜牺牲的爱国精神。

章作者:霍然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赠汪伦》带拼音及注释译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0075.html

热门阅读

  1. 黏附要如何造句
  2. 保安公司2019工作计划
  3. 语文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4. 2015年圣诞节中英文祝福语集锦
  5. 文职人员毕业生个人简历
  6. 最后一次测验美文
  7. 老爸的黑暗料理随笔
  8. 201年幼儿园开学祝福语
  9. 关于《李时珍》的教学设计范文
  1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方案
  11. 每天的早安问候祝福短信
  12. 201年高考励志祝福语简短
  13. 2016猴年新春祝福语
  14. 幼儿园教案:蚯蚓和老鹰
  15. 安全生产的读后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