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根烟看时光漫延心情随笔
夜色,在无边的思绪里飘过,梦,在远远的向我招手,依稀里,奶奶那胖墩微皱的脸,带着一丝微笑,手在空中扬着,轻轻的向我招唤。
在仿佛间有一种似亲切,却又是不可置信的感觉拂过心头,奶奶的离去已是多年,在繁忙的脚步中,已很久很久没有去忆起那孩童的时光,甚至拨回家的电话也总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中搁浅。
在这似水的年华中,我把我的青春给了谁,除了生活,我把我的时间奉献给了梦幻。
我争取着这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总在不自觉中停下手中的事,然后默默的进入这样的时光隧道,在这昏暗低迴的藤蔓中漫延,弥留不去。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构思过一篇像样的文稿,现在,我更多的时候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心语低诉。好象一个老太太般的絮叨,琐碎。
我把屏幕当成是一个老朋友,当我微笑着的时候,它不会与我一起共欢。当我泪流满面的时候,它不会陪我流泪。我的任何一个动作它都是无语的,于是我喜欢与它相伴,我不必掩饰我的表情,我的喜怒哀乐可以尽情的挥洒。
这样些的时光,那个影子总在不自觉中的跟随,它紧紧的跟在我的身旁,仿佛是从前世赶来,我挥不去这梦不断的锋烟。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希望怎样呢?是选择背道而驰,希望永远迷失在时光的隧道,永世不相见?或者会更希望能早一点,再早一点,从孩童时刻开始?
我不知道,我是矛盾着的。我渴望能早一点,再早一点,我们应从前生走到今世,再代代的传续。我们应是千古中的一个神话。
哦,每当想到这,我便不自觉得自嘲,这种疯子似的思维太荒唐了。这个世界,永恒已太短暂,短暂得让人来不及细味,就已消散。它终将经不起时间与诱惑,终将敌不起离散与冲击。它是何等的脆弱,脆弱得像一张纸,轻轻的一碰触便有裂痕。
也许我应庆幸,庆幸有这样的梦幻,让我在这荒芜的人海中感受旭日之光,我不能因为有阴天,有雨天,就埋怨朝阳的不是。我不应因为有日落,有黑夜而拒绝朝日的来临。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不能阻止的,我应庆幸,庆幸能经历风雨,哪怕有时雷雨阵阵,闪电霹雳,尽管这些我是不愿面对的,但是,雨后的彩虹却高高的挂在天上,它正微微的向我斑澜的笑弯了腰。
当我写完这些,不禁笑了,其实我本来要讲关于昨晚的梦,梦里奶奶向我招唤。只是不自觉间又在隐晦里将你在字里行间带过。
这样的夜色里,时光漫延中,思绪如烟,梦不断……
拓展阅读
1、读耕文林心情随笔
在“天晴好个秋”的时节,我走进了云南丽江古城的文林村,先欣赏本土文化人士杨陆老先生为文林村恢复重建魁星阁撰写的门楼长联,随**院坝读反映纳西先祖对国家认同的《白狼王歌》碑,再往上走,读到白庚胜先生题词:“藏金藏银不如藏书,知天知地最好知理”,最**藏书楼拜了魁星。
转入魁星阁,文林古乐会演绎的纳西古乐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悠扬悦耳,纳西族民间舞蹈勒巴舞、热美蹉热情奔放,“乐舞之乡”名符其实。时逢重阳节,村里正给40多位80岁以上的老寿星过节,寿星们戴上大红花、领上寿碗,唱不完的《阿丽丽》,赞不尽今天的美好生活。
入村,一栋栋古藤古木环绕的古纳西院落分布东河两岸,古老的东巴文随处可见,恰逢国庆节期间,到处彩旗猎猎作响,飞檐画壁中透着喜庆,现代气息中保存着传统,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其间走动,他们或许是奔着盛名的“长街宴”而来,或为“文林文化之夜”而去。可我还是想往老街走走,穿过鳞次栉比的纳西院落,去寻找曾经建鸡足山悉檀寺、筑黑龙潭五凤楼的文林木匠。还有,曾经缝制羊皮佩带的旧时手工艺皮匠人哪里去寻?赫赫有名的竹编草帽哪里去找?我还想品尝名噪一时的“三吉”水加石磨磨出的豆腐、鸡豆凉粉,用“丽江头醋”调味的手工纳西粑粑,那些都是我儿时进城午饭的标配。所有的记忆,依稀还在。
再往上走,一条五彩石铺成的古老石板路,由南向北穿村而过,虽说不上年代,但上百年历史的土墙碧瓦犹在,青苔苍苍显着古村落的古意。村里尽管商铺林立、客栈夹道,但这条古道保存得还比较完好,两边幸存着一百多院明清建筑。抬头望,天空是一抹丽江蓝;低头看,马蹄印深深。瞬时唤醒了我往昔的记忆:没有赶上茶马古道最繁华时出生的我,在50多年前踏上了文林古道。我的爷爷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我雄纠纠地骑在马背上进城,把马栓于村头表叔老屋背后那棵百年祭天柏树下,然后小憩,品尝面慈目祥的姑奶给的糖果。如今,表叔家尚义文林村70号老屋的位置上,开了一家名叫“知音”的客栈,物是人非,马蹄声已经远去,唯有老屋后一棵上百年的古漆树还在吐着新枝,留下了点儿念想。
陪我的几位老者说,这条街两边,曾经开过十多家马店,最有名的是当地人杨石金开的永宁驿,他的马店专门接待宁蒗人,把马帮生意做到了永宁和木里,还把永宁的贵族公主娶来为妻,一时成为美谈,尽管他后来命运坎坷,但也是游走在丽江茶马古道上的骄傲者。
古道寻古,当然还有去处,表叔与几位老者都不约而同地要领我去造访五一街文生巷35号。推开书有“集福·凝祥”的大门,里边是一个三坊一照壁明清建筑院落,苔藓碧瓦的正屋檐下挂着一块匾,题写道:恭贺李义宇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桃李满天下,落款为丽江县教育学会。李义宇为纳西前辈文化人,一家四代人从教百余年,其父李献延自1877年设私塾,李义宇从教60年,其三儿五侄都曾从教多年,是真正的“教育世家”。我心生敬佩,想见见他的后代。一个操外省口音的人走来说,这里已是他租的客栈了,客气地问我找什么?我说找李义宇后人,还有找匾。他就领我往屋旮旯里走,并指给我说,这角落里还有一块遗留下来的匾。我如获至宝,抱出来拂拭尘埃,匾题的是 “一代师表”四个大字。
逝者如斯!逝去的岂止是茶马古道东线入城马铃铛的声音,还有盛及一时的丽江“骡马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农历三月和七月,当时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文林村口的金虹山麓举办骡马会,丽江、永胜、宁蒗、迪庆、大理等地上万马匹在村里安营扎寨,人声马嘶入耳,喧哗一时。而且,骡马会不仅是牲畜和物资交易大会,也是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毕竟是一个茶马古道上的古村落,仅仅是来打卡就有些枉来文林了,这是一个需要把脚步停下来的地方。在“知音”客栈里体验慢生活,用纳西人的瓦罐煨茶,再听古乐会的一曲纳西音乐,然后,骑一匹马暮归。
文林故事多,可我听村长讲得最多的是一代又一代村民信而不失、勤俭持家、始终不渝、砥砺奋进,谱写新时代美好篇章的故事,以及当地尊师重教、助人为乐,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不息,孝老敬老节节庆活动连续举办的故事。
站在金虹山麓,鸟瞰茶马古道东门的文林村,我更看到一个朵朵花儿一样向着东方的古寨子,正徐徐拉开新时代的画轴。
2、心情随笔750字
闷热的一天。我嘴咬着根棒棒糖,在街上毫无目的的游荡。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傻傻地就上了公共汽车。
我排着队上了车,看见在我前面有一个小女孩。大概是上小学2年级的样子。她梳着现在小孩子很喜欢的童花头。眉清目秀,很是可爱。我们站在队伍的前面,按照顺序来说应该是有座位可坐的,况且这里是*的始发站,汽车刚来的是后车里空荡荡的。我坐在靠车窗的不大起眼的地方。那个小女孩先看了看,首先坐在最后,不一会儿又跑到最前,接着又坐在我的前面,但是还是站了起来,四下张望还有没有更合她意的座位。在这段时间里,不知怎么回事车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小女孩找座位的时候,不知不觉座位已经被坐满了,她站在汽车的正中,急的快哭出来了,一边还在四下张望。最后孩子的妈妈上车了,看到这副景象,责备她说:“你怎么搞的啊!没找到座位吗?你不是站在前面的吗!真是傻瓜!“
小女孩委屈地咬着嘴唇,手在印花的裤子上擦来擦去。但还是四下看着。找找还有没有座位。我非常之同情她,但也觉得她的举动挺有趣的。还是稚气未脱啊,如果像我一样上了车就坐下的'话,倒不像是个小孩子了。是不是因为她要和妈妈一起坐,所以心理想的一定是“这么好不好呢?不,我看是前面比较好,或者是这边...又或者那边...“,于是老是跑来跑去,难以决定,结果座位都被后来涌上来的人们坐占了。虽然急得眼睛红红的,但依然是天真可爱啊!
那位阿姨(也就是小女孩的妈妈)站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奶奶旁边(那老奶奶也是跟我们一样排在队伍前头的),老奶奶对阿姨说:“这孩子使劲想找个好位置,可不知道该坐哪儿好,结果就没找到座位,真是很可爱啊,那么使劲儿...“
那个阿姨扫了她女儿一眼,说道;
哎...这孩子...总是什么都做不好。真是让人操心啊!“
我觉得那个小女孩太可怜了。她并不是做不好事,他只是想找一个妈妈会喜欢
的好座位啊......
这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这样不被父母理解的天真无邪的小孩子,需要有人悄悄地关心他们一下。需要父母们的理解啊!
汽车到站了,那两母女下了车,我没有跟着,而是把头埋进小说里,看似无所谓,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
3、翡翠“钮扣”心情随笔
绿茵茵,蓝茵茵。赣粤边的万山丛林中,小小江西全南县与广东翁源、始兴、连平、南雄等四县(市)交界,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曾经,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里,出没着一支红军“三南”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后,穿山号子声声,这里相继创建起6家国营林场,维护、打造这片森林;如今,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丛林里又勃然兴起生态经济。有人对此有个形象比喻:“全南县恰似一颗小小的翡翠钮扣,紧紧扣牢在生态经济穴位上,处处散发亮丽、耀目的异彩。”
氤氲的“灵气”在流水青山、杳无人迹处弥漫。密林深处,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片片可爱的小精灵。她们毛绒绒,张着细臂,擎着一支支花纹小伞,在风雨中婀娜多姿。过去,这是一片片天然野灵芝;如今,这是一片片人工哺育的野灵芝。
全南,森林覆盖率达82.5%,人称全绿、全蓝。原始森林、次森林、人工林,叠加交递,组合成一幅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林海图。在莽莽林海之中,那些欢快的鸟鸣,带露水的花朵,见证了山民靠山吃山发展生态经济的步履。山林间,高入云天的乔木依然迎风而立;树荫下,野外培植的灵芝在漫延。
山野的风、雾、露在林海飘飘洒洒,密林成为野灵芝的宿营地,“灵气”铺满了山野。
我们在参天的蓊郁林木间攀援,满眼苍翠。漫山遍野的百年红梅、绿梅、白梅……尤以严寒的春节期间花海为最,3000亩古韵梅园烂漫成一片,把过往的风都浸染得香喷喷。
寒梅怒放,疏枝缀玉。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梅园,还有大片大片的桂花、厚朴、木兰科植物等森林芳香资源,汇成4万余亩的花海,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梅园,落英缤纷并非鲜花的终结,而是鲜花的蝶变。这里已经成了森林芳香资源种植加工基地,一棵棵芳香花木,成为了流金淌银的摇钱树。
以花为媒的“美丽经济”,吸引各地游客闻香而来,载香而归。
登上桃江畔高高的梅山,视野开阔,云海、林海尽收眼底。全南这颗七彩缤纷的生态“钮扣”,紧紧扣着赣粤边的深山密林,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七彩大花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