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名人故事
温柔一词用在张萍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素白的连衣裙、简约的发髻、柔和的眼神,还有轻声细语,总之,你会认定这是与生活温柔相待的人:内向而腼腆,娴静而温暖。联想到景海鹏的严谨硬朗,更觉相得益彰。
与其他几对的经历一样,景海鹏和张萍也是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
“见面前我想象中的飞行员应该是高高大大的,”张萍带着玩笑的口吻,“后来才知道那是开轰炸机的!”话音刚落,便漾开一片清朗的笑声。
“相处下来,觉得他很细心,很有责任感。”就凭这份细心和责任感,景海鹏在只有几百元积蓄的情况下就将张萍娶回了家。简单的婚礼,见见双方父母,给战友们发发喜糖,日子便在无锡二室一厅的新居中开始了淡然而美好的流转。
没过多久,部队就通知景海鹏到杭州参加体检。
“全师去了很多人,然后陆陆续续回来一些,三天过去后只剩下8人,海鹏所在团的7名飞行员只剩下他一人。直到那时,他才知道是选拔航天员。之后,他又去北京参加体检,当时我就感觉他一定能行。”
果然,几个月后,张萍就被通知去北京参加体检,因为按规定,航天员的配偶和子女是不能有传染病的。当时张萍已有4个多月的身孕,除了怕影响孩子健康的检查项目,其他项目她都一一做了检查。每一项检查过后她都想问问结果,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在这样的忐忑中,她将孩子生了下来。世间总有各样的机缘巧合。就在孩子满月当天,景海鹏被批准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在场的姑父当即为孩子取名为“宇飞”。
“孩子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张萍的眼中充满了疼爱和欣慰,“海鹏说,那一天是‘三喜临门’。”
“当了航天员以后,你们生活有什么变化?”
“聚少离多吧。在飞行部队的时候,由于任务紧张,每周也就最多回家一次。当上航天员之后,如果周末没有训练也可以回家,但是为了准备神七任务,已经一年多没怎么正常休息了。”
“还是可以经常打电话回家的吧?”
“对。打电话的时候会嘱咐我关好门窗和煤气、把门锁好,就是这些小事儿。我们说完后就把电话给孩子,一般他会问作业写完了吗?好好学习,别让**生气。”
“父亲这样特殊的职业多少对孩子有些影响吧?”
“对。神五、神六的时候市场上出版了很多航天画册,没有人教他,他就知道哪儿是返回舱,哪儿是轨道舱,哪儿是推进舱,哪儿是附加段,还一本正经地跟我们和小朋友们讨论。”
航天员的选拔结束之后,他们的妻子也被安排在航天城工作。家属公寓和航天员公寓分别坐落于院子的两角,相距不到一公里。即便这样,她们也从未打听过航天员的训练情况,也很少在生活中谈论工作。
“我们同在一个单位,我本身有自己的职责,主要从事航天员系统总体资料处理方面的工作,每周都有例会,都有任务。他们哪一阶段有什么训练我都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回到家中我们从来不谈工作上的事。”说到这儿,张萍忍不住笑了,她就是用这般默默的守望悉心呵护着只属于他们三个人的宁静港湾。
不知不觉,一晃十年。
“从98年到现在,有过抱怨吗?”
“没有。因为当初嫁给他的时候他就是飞行员,就有了这方面的准备,飞行员和航天员在很多方面还是很相似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抱怨,而且也不能有任何抱怨,否则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况且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有事儿做,平时带带孩子,做做饭,很充实。看到他每天都神采奕奕的,我就挺高兴。”
“一家三口周末是不是经常放松一下?”
“就是散散步、聊聊天,说说生活的细小琐事,平平淡淡就这么过来了。一般很少出去玩儿,除非是大部队疗养,集体出去。有时候我自己带孩子出去,有次去北戴河,儿子就说:要是爸爸在就好了,我也可以往深水里游……有的时候孩子就是这样,会觉得爸爸很伟大,什么都行,只有妈妈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会顾虑:妈妈到底行不行啊?!”张萍说话时面带微笑,语气轻松,我却想起景海鹏的话:神七任务完成后,一定要去参加一次家长会!
“景海鹏闲暇时喜欢做什么?”
“看看电影,打打篮球。都是他和孩子一起看,我逛街。他还喜欢吹长号,说可以锻炼身体。有一回我到航天员公寓外散步晨练时听到‘嘟——’的一声,把我给吓了回来,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在吹号!”
“还记得你们看的最近的一部电影吗?”
“《长江七号》,是三个人一起看的。”
“作为母亲,你觉得儿子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他没跟我直接聊过。最近网上开始有关于神七的报道,之前我从来没有跟儿子提过。有一天他回来,说同学告诉他网上有他爸爸的消息,就问那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人的?我就说假如爸爸要上天执行任务的话,你会不会感到骄傲?他说我不会,但我会为他骄傲。”
“他周末回家做饭吗?”
“最近因为工作忙,周末都不回家,根本谈不上做不做了。但是以前不忙的时候,也经常做,也有几个拿手菜,比如红烧鱼,饺子尤其包得好,只是饺子皮儿擀不圆。”
“生日时会送你礼物吗?”
“我俩对过生日看得不是很重,但有一次他破天荒地给我送了一支玫瑰花,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让儿子放学后替他买的!”
说到这儿,张萍的笑容又荡漾开来。那样的笑容告诉我,生活中的点滴就已然是浪漫,是不用刻意营造就已经存在的浪漫。
“提到‘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温馨!”
“马上就要执行任务了,对他有什么期望吗?”
“希望他不辱使命,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再创新辉煌!”
拓展阅读
1、中国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能力训练# 导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勤奋自学成才的名人,学习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下面是[]分享的中国名人刻苦学习故事。**参考!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2.中国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知名的大思想家。
王羲之是中国历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兰亭序》让人叹为观止。他能有这样高的成就,是怎么来的呢?
王羲之七岁时,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一直学习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4.中国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副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6.中国名人刻苦学习故事
怀素是中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等到芭蕉长大后,怀素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他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2、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文化名族,成语就是文化民族的结晶之一,老师说每个成语都有名人故事。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中名人故事的书籍,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上网浏览,通过网上途径,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成语名人主要内容
书籍入木三分王羲之晋朝王羲之写的字非常有力,相传他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渗入木板已有三分了。
上网浏览程门立雪杨时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访著名学者程颐,程颐暝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后积雪已有一尺多深了。
报刊草船借箭诸葛亮东汉末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后挫败周瑜。
四、结论:
1.成语里的确有名人故事,是有名人故事演变出来的。
2.这些成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会运用到。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中还有许多名人的品质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4.这些成语都有一定的道理,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开发我们的道德思想更上一层楼。
3、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 我愛微点阅读网*
第一篇:列宁
一天,列宁8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列宁去姑妈家做客,那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很盼望列宁和他们在家里玩捉迷藏了,这一次,列宁当抓的了,大家都藏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列宁看见自己,列宁找到了一个小朋友,他藏在了沙发后面,列宁继续找,又找到了一个,他藏在了柜子里面,柜子还有一点空,列宁从那里看见了这位小朋友,第三个小朋友藏在了哪里呢?列宁找啊找,终于在一个箱子里找到了他,他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一件事让他们没有了兴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谁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厨房做饭的姑妈来到这里,姑妈着急的问:“都没有受伤吧!”他们说:“我们没有受伤姑妈,可是打了一个您心爱的花瓶!”没事,姑妈说。
我想问问是谁把花瓶打碎的?他们都低下头说:“不是我!”列宁也低下头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姑妈说:“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伙伴们和列宁都说:“我们记住了!”列宁回了家,躺在床上,妈妈走过来问他:“怎麽了,儿子?”列宁将这件事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那你给姑妈写封信吧!”列宁写了封信,过了几天,姑妈回信了,信上写着:“列宁,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二篇:列宁
有一天,列宁准备来到工地发表演讲。他讲到:“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的像火焰一样,从这端烧到那端。这些个暴动都是由于全世界的,帝国主义的金钱所奉养、所支持的。是与社会***与孟什维克所组织的,这里就有一个证明,你们多都已经知道,布列斯基**,被暗杀了。这种卑鄙的把人暗杀的行为,正是社会***和*徒的特色,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杰克斯拉俘虏的叛乱。所有向我们进攻的战争,像北方、东方、南方,一切战争都是统一的战争,他们要攻击我们的苏维埃俄国,我们在流血,我们惨重的伤口,在流淌着鲜血。我们正处在最困难的环境中,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们,要维持一个**比夺取它还要难,我们的**,正在前进,正在发展和成长,可是我们的*也在发展着,和成长着。我接到一张纸条,你们大家听我把它念一念。”不知不觉30分过去了,会议结束了。
这是我知道的列宁的故事,拿出来分享一下。
我们都知道很多名人故事,比如有列宁、高尔基、爱迪生、李四光、宋庆龄、牛顿、爱因斯坦……,大家知道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吗?我来为大家讲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莱特兄弟出生于美国,在他们小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架玩具直升机,激发了他们对制作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们没有上过大学,但在20年的制作升空装置实践和他们经营的修造自行车生意,加上他们的精巧的加工手艺,还读了许多物理化学的书籍。
他们改进了前人的滑翔机翼,把机翼的两端改成卷曲形,并装上活动方向舵。仅在两年间,他们就做了三千次滑翔。在他们艰苦的创造下,1903年,“飞行者”号诞生了!它是一架木料做骨架,帆布为机翼材料的双翼飞机。这架飞机由于制造了平行的双翼,提高了升力。
试飞的时候只有五个人,根据以往的教训大家都不相信这次能够起飞。并吹冷风说“这种”鸡笼“想要飞天,非靠大旋风把它刮起来不可。”
马达动了,“飞行者”号霎时升上了天空,人们紧张地望着,但有点难为情。最终莱特兄弟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
这就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实践,才赢的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四篇:列宁读书的故事
今天,我读了列宁的故事,列宁小时候读书很专心,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搞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三角塔,只要他一动,塔就会倒下。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一动不动,知道半小时候,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那一章节,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下。
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跟列宁比,我少了专心,我在读书的时候不像他那样认真,我总是会被其他事情给吸引住。以后我要做到认真、专注和多读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