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她有点难读后感
今天是个平常的日子,气温高,阳光足,假期里的普通夏日,可我从早上起来就很难过,尽管我要实现自己今年的梦想了,和火鞋迪姆一样,我也有别人知道和不知道的烦恼。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两点半,我要出发了,想想百年一遇的世博会,想想在白云里穿梭的美妙,我有点兴奋,忍不住想哼那首《自由飞翔》……跃上大巴,梦想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可猛一回头,她熟悉的笑容怎么模糊了,她为什么不上车,她摘掉眼镜擦什么,她冲我摆手……我的意识霎时清醒,不,我不离开她,顾不上擦喷涌而出的眼泪,我迅速的往车的门口挤,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离不开她!
“火鞋!加油!”她咕哝着喊了一句,我楞住了,火鞋,那个又矮又胖的火鞋,那个乐观开朗的火鞋,那个勇敢自信的火鞋!
“我明白了,风鞋!”我回答,慢慢返回到座位上,安静的坐着,努力微笑,等待心情的平复。
我好想……让她陪着我,一起去看世博会,我要能帮她请假就好了,我有神奇的魔力就好了,我能把世博会搬到郑州该多好啊!风鞋,你的故事能成真吗?我当那个小男孩,因为他的愿望总能实现,我玩游戏能玩到最高级别,我吃好吃的吃到吃不下,我不想上辅导班就可以 取消,我喜欢的芭比娃娃堆满屋子,我的老爸不用上班就有工资,我的她满柜的漂亮衣服,我想读的各种书籍,哦,那样好吗?老爸和她都没空管我了!走到马路上,看到快速公交还没来,想了一下,坏了,一辆专门拉我的车一直跟着我,怎么也到不了……不行,这样不行,愿望都实现了还有快乐吗?
哦,风鞋,我知道我该要什么了,您放心吧,我不乱想了,我快乐的去逛世博,去欣赏那些壮观的场馆,细细的品味离开您的滋味,经历那些没有您唠叨和照顾的日子!
分离让我懂得了在一起的美好,收获让我慢慢的成长,不该要的,我再也不要了,做快乐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离开她有点难,因为我发现,我好爱你,妈妈!
拓展阅读
1、《童年没有自由玩耍的空间和经历孩子很难优秀》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童年没有自由玩耍的空间和经历孩子很难优秀》,感受特别深。在我的童年,都是以玩耍为主,很少去上什么补习班,兴趣班。妈妈说:小的时候不玩儿,一上学更没有时间玩儿了。但是现在,孩子好像很少有玩儿的时间。一两岁就开始上早教班,接着幼儿园,在幼儿园闲暇时间,还报了各种特长班。孩子似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很少有按照自己意愿玩儿的时间。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工作的补充。
童年的玩耍很重要。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玩耍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都至关重要。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影响。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即便成年后,人们仍会受益于幼年时的自由玩耍,玩耍同样有助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过去,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嬉戏玩耍,而如今,却很少有孩子能享受自由玩耍的快乐。所以,成人还是要尽量给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把玩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
玩耍能够释放压力。玩耍能够消除焦虑、缓解压力,并有助于孩子应对难以预知的困难情景。研究显示,玩耍对儿童的情绪健康也起着关键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玩耍能帮助他们顺利摆脱焦虑和压力的困扰。所以要让孩子玩耍,通过玩耍让孩子释放内心的焦虑,同时在玩儿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
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他们更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玩耍最明显的好处似乎是缓解压力、培养社交技能,然而研究显示,玩耍还有第三种出人意料的作用: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经常会主动探索很多东西,而且会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也会获得很多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玩中学。
家长应该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这不仅是因为要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还因为不满足孩子自由玩耍的渴望,很可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把玩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不断成长。
2、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100字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引导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然而,令父母头疼的是,到底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或是故事书?选好了又该如何着手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和推荐的这本绘本童书是《我的朋友有点儿吵》,比起上次给大家推荐的以益趣类为主的《小心,你的书里有怪兽》来说,这本书主要偏向情感,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
通过接触,我发现国内的绘本实用性较强,虽然是给孩子阅读的书籍,可细究起来却是迎合家长完成给孩子阅读的任务需求而设定的。
而国外的绘本在亲子互动性上稍胜一筹,它始终围绕着孩子的需求为主,将家长放在了次要和辅助的位置上,但却达到了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的效果。
所以,给孩子选择绘本的话,我建议父母首先看看绘本的互动性如何?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首位吗?如果达到这两个标准,任何一个国家的绘本都适合给孩子阅读。
好不容易选择了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可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未免太过可惜。因而,父母掌握跟孩子阅读绘本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100字
在这里,我想跟所有为人父母者分享一下个人的心得和拙见,那就是跟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父母要注意二不要和三一起,借《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的绘本来细说一下。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这本绘本,它是由英国作家尼古拉斯·约翰·弗里思绘制而成的作品,他游历世界多年,并将自己的经历画成绘本,带领小读者们一起环游世界。
这本作者首部绘制成的作品正是发生在秘鲁群山深处的有趣故事。不得不说,绘本图画色彩鲜艳,形象活泼又生动,翻开第一页便会成功吸引到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
接下来说说陪孩子阅读绘本的技巧,二不要。
一、不要打开绘本父母就先开口。相信很多父母打开绘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口阅读绘本上的文字,这就是跟孩子阅读那些以父母完成任务需求而设定的故事书留下的后遗症。
为什么建议父母在跟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务必要改掉这样的习惯呢?因为容易给孩子造成先入为主,扼杀孩子发挥的机会。
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容易养成一翻开书就要家长阅读的依赖的习惯,还会导致孩子不喜欢动脑,随之也就不愿意和不会开口表达。
二、不要按照绘本的内容刻意去纠正孩子。当父母做到不要打开绘本就开口阅读的习惯,而是鼓励孩子表达出他们看到和感受到的内容时,就会发现孩子读出来的内容跟绘本上传达出来的内容并不一致。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及时回应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把内心的世界表达出来。
比如我和孩子阅读《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的时候,当她看到图画上的铁树时说,“这是一颗菠萝,小蛇在菠萝上睡觉。”
在大熊拒绝蜂鸟跟随,而蜂鸟感到难过的时候,她告诉我,“蜂鸟哭了,他是在想念妈妈吧。”
在看到蜂鸟躲在一大片针形的树叶下时说,“这是蜘蛛网,它把大熊……(思考了很久依然想不出该用什么词,我提示用缠住了,她好像不太认同,回头再重新看了一遍说出她的想法)包住了。”
很显然,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比绘本传达出来的更加幽微奇妙,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尽管是同一本绘本,可是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解读。
父母与其刻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如欣赏孩子最真实的解读,观照和感知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之前介绍的《艺术游戏力》那本书里,作者倡导通过绘画来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只要是有心的父母,通过阅读绘本同样也可以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一起。
一、一起看图说故事。既然绘本主要是以孩子为主,父母为辅,那么父母就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先忽略掉文字内容,关注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内容。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孩子主动开口,如果孩子没有着落点,那么家长就引导和鼓励孩子开口表达,比如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呢?你最喜欢画里的哪一部分呢?”
二、一起扮演绘本里的形象角色。父母和孩子真正一起互动的时候是专注和投入的,最高的境界是双方都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选择一本互动性高的绘本是前提条件。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的时候,我扮演了蜂鸟的角色,建议孩子扮演大熊的角色。孩子非常乐意,且只说了一遍就投入到角色当中。
在这个时候,绘本的文字内容就派上了用场,在玩乐之中我们就将文字内容过了一遍,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最关键的是,她明白了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三、一起发挥想象力。在看图说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就已经不知不觉中发挥了想象力,如果有可能,父母可以在绘本阅读结束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力,从绘本拓展到现实生活。
比如在《我的朋友有点儿吵》阅读结束的阶段,孩子看到一片像手掌的形状的树叶时,她突然把手掌心盖了上去,跟我说:“我用手掌画树叶。”
我暂时放下了绘本的内容,顺着她的思路问道:“那你还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呢?”
“我要用手指画蜂鸟的翅膀,还有蛇蛇,然后再给蜂鸟画一个树叶的家。”
“那我们读的故事就到这里了,现在我们去画画好吗?”
4、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100字
《我的朋友有点儿吵》是一本由[英] 尼古拉斯 • 约翰 • 弗里思(Nicholas Joh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一):老大吵,老二闹?一个不让一个!二宝妈妈如何是好?这本绘本丢给他们刚刚好
这本绘本算是意外惊喜。作者非常有天赋,画风看似随意却非常讨喜。不但孩子们特别喜欢,我这个大人也是在看完第一本《你好,渡渡鸟》之后,迅速被作者圈了粉,紧接着入了第二本。果然没让我们失望,《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相较于《你好,渡渡鸟》毫不逊色,只会更棒!虽然这本是作者尼古拉斯·约翰·弗里思的首部绘本。
相比于其他作者一大串头衔、一大堆获奖作品,尼古拉斯·约翰·弗里思是没有。但是,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从这一角度不难解释他的作品如此通透有趣的原因。因为,尼古拉斯·约翰·弗里思游历世界多年,是个旅行爱好者,深谙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
“在秘鲁的群山深处,住着一头名叫赫克托的大熊和一只名叫嗡嗡的蜂鸟。它们是好朋友。(最起码)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好朋友。”这是《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的开篇,那么,两个好友小部分不好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蜂鸟有点吵。套用一下它的句式来说一下我们家的姐弟俩的话也相差不了多少——“在我们家里,10岁的姐姐和6岁的弟弟是好朋友,(最起码)大部分情况下是。”同样,有些时候姐姐也会嫌弟弟有点吵……
所以以这个孩子间的常见矛盾作为开端,一个孩子都跑不了,全部都会带着自己也有的类似烦恼迅速被代入到绘本中寻求解决之道。即使不想我们家是姐弟俩,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他跟朋友之间也会有类似烦恼。这个故事开头巧妙,中间衔接紧凑,起承转合,没费多少笔墨就把孩子之间这种小烦恼解决掉了,可谓短小精悍!宝宝喜爱图画故事书的宝妈勿错过~
《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二):这本好看又好玩的书里,藏着友情最真实的模样!
不久前小侄子来家里做客,聊起幼儿园的时光他讲着讲着便皱起了眉头,并严肃的说我和嘉琪再也不是最好的朋友了!大人们笑成一团,因为前不久他才刚刚说过他最喜欢的就是班里的嘉琪小朋友。见我们笑的那么大声,小侄子忍不住继续说道:她总是学我画画!我画什么她立马也画,就连黏土课她都模仿我,我做的绿色毛毛虫,她就做粉色的毛毛虫!
小侄子说完继续气鼓鼓,水果也不吃了,玩具也不感兴趣,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坏情绪里。于是我问他,那你有没有问过嘉琪她为什么要模仿你呢?他小声说着从来没有,而且也不想问。小朋友的感情也如同大人一样,有时候只是一场小误会,但如果连解释机会都不给对方,或许就会错过很多美好。
我并没有给小侄子说任何道理,而是拿出海豹最近一本叫《我的朋友有点儿吵》的新绘本,小侄子来我家最喜欢的事就是和海豹一起听绘本故事了。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叫赫克托的大熊和一只叫嗡嗡的蜂鸟,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对好朋友,但如同现实中一样,最好的朋友之间也会有矛盾。大熊喜欢安静,而嗡嗡却总是吵吵闹闹说个不停,而且嗡嗡还特别喜欢模仿大熊:无论是大熊蹭痒痒还是吃东西,嗡嗡都喜欢模仿他,有时候大熊想要安静的睡一会,嗡嗡也会说个不停,这让大熊有点烦躁,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离开嗡嗡,去森林里躲清净。嗡嗡很难过,但大熊还是走进了森林,终于,一切都安静了。
但实现了安静愿望的大熊却突然感觉少了一些什么:他在吃果子的时候想起了嗡嗡,蹭痒痒时也想起了嗡嗡,晚上睡觉时,黑漆漆一片有点害怕,他想要嗡嗡讲故事,他伤感的叨念着如果嗡嗡在就好了!这时候嗡嗡突然出现,大熊开心极了!嗡嗡告诉大熊,她从没离开过,而自己模仿大熊,也是因为大熊总是有好的创意!解开误会后他们和好如初了,并且他们找到了两个人都舒服的相处状态,蜂鸟尽可能的让自己安静,但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吵闹的,只是,这一次,大熊再也不会赶她走了,因为他们是一对可以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的,最好的朋友!
小侄子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忍不住几次问我,嘉琪会不会也认为我很有创意,所以才不停的模仿我?我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道:大熊和嗡嗡最终和好如初,是因为什么?小侄子摇摇头,我继续说道:因为蜂鸟一直陪伴着大熊,并且最终他们解开了误会!
孩子们的事,就交给孩子去解决,大人只需要通过绘本故事加以引导,聪明的他们会明白该如何做的。
这本关于友情的绘本,教会了孩子包容,理解与如何维护友情,故事内容也是取材于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鸣,故事虽然简单,但也有明显的起伏故事线:冲突,矛盾,解决,温馨结局,小朋友会在故事中认识到矛盾这件事在朋友之间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化解和维护友情。
关于友情的绘本非常多,我选择这本的原因除了这个故事精彩,画风生动可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游戏设置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书中最后一页有两个游戏环节,第一是大熊去森林的路上,嗡嗡一直藏着跟着他,那嗡嗡藏哪里了?有一些画面很容易找到,还有一些嗡嗡很小,颜色也跟森林里的植物颜色相近,难度加大,但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一岁三个月的儿子最爱的就是找图游戏,他可以左右扫视画面,找到他的目标,即便是最小最隐蔽的嗡嗡,他也可以很快找到,并且不被其他元素干扰,当然,这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类似的绘本我家有二十多种!
第二个游戏更好玩,森林里的动物种类非常多,比如树蛙,比如切叶蚂,比如金刚鹦鹉等,在这本书里,他们并不容易找到,因为很多都是大熊进入森林后夜晚出现的画面,想要找到他们,可需要认真加仔细!
这本书是最近海豹最喜欢的一本,他可以自己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目的只是找到嗡嗡!每次找到他都超开心的指认然后鼓掌,而对于已经四岁半的小侄子来说,或许他也终于找到了解决和嘉琪矛盾的办法吧!
5、我的朋友有点儿吵读后感100字
一开始,大熊只是想独自享用释迦果。可是,后来大熊享受释迦果时,却想着蜂鸟会不会也喜欢这个释迦果。此时的大熊懂得了分享,这是精神的升华,亦是友谊的升温。
有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狐狸与仙鹤》,讲得就是关于友谊破裂的故事。狐狸与仙鹤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狐狸请仙鹤到家里做客,但是端上来的是一个平底盘子,里面盛着一点儿肉汤。仙鹤的嘴巴又尖又长,什么也喝不到。狐狸却张开又阔又大的嘴巴,把汤喝了个精光。仙鹤吃了哑巴亏,饿着肚子回了家。
第二天,仙鹤请狐狸到家里做客,狐狸欣然前往。仙鹤端上来是一个长颈瓶子,里面装着鲜美的鱼汤。狐狸的嘴巴根本伸不进瓶子,仙鹤却把又尖又长的嘴**瓶子里,把鱼吃了,把汤喝光。狐狸也饿着肚子回了家。
狐狸吝啬在先,仙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终的结果是友谊破裂。朋友之间如果太过吝啬,不懂得分享,那么友谊的终结只是早晚而已。只有不吝啬分享,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美好的东西,真诚地与朋友分享,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把快乐与朋友分享,朋友也会获得快乐;如果把悲伤与朋友分享,那么朋友就要学会分担。就像是大熊晚上独自睡觉时有点儿害怕,于是希望蜂鸟为自己讲故事。蜂鸟立刻现身,不计前嫌地为大熊讲故事,帮大熊驱逐恐惧。古人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你在困境中时能够伸出援手,跟你共同分担的人。
互相分享和共同分担,说起来简单,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这就是很多朋友只是泛泛之交,并没有建立起深厚友谊的根本原因。互相分享和共同分担,不仅可以促进友谊的升温,也可以让每个人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