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诗词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谒金门》诗词原文及译文

“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出自张履信《谒金门》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

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注释]:

广陵:琴曲名。三国魏人嵇康善鼓琴,后因事被诛,临刑前索琴奏《广陵散》,曲终叹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固之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后称人世凋零或事成绝响为“广陵散”。

绿绮:古琴名。(晋)傅玄《琴赋》:“楚庄王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后用为琴的通称。(唐)李白《听蜀僧溶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我在春日的梦中醒来,先看到我闺房明亮的窗户。帘外雨声不住,落花随着积水漂浮。虽然春意已经很浓,但那淡淡的寒冷还暗暗躲在我的心中。

想从床上起身,却感到慵懒犯困,像要把这独身孤眠的滋味再次品尝。据说弹一曲《广陵散》能够消除愁绪,忙起身调试我的古琴“绿绮”。

[赏析]:

张履信的词,语言朴素明净,且多用口语,因此不管写景还是抒情都能做到不“隔”,使意境、景物和人物形象、人物心态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这首闺怨词便有这样的优点。上片写闺阁环境,景中含情,帘内帘外阵阵清寒,闺中人孤独慵懒的形象已呼之欲出。下片写闺中人的寂寞和对旧情的怀念。末二句“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用弹奏旧曲来表示她对旧情始终不能忘怀。

拓展阅读

1、经作品木瓜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句简洁易懂,赞美了爱情的美好。经作品木瓜,我们一同来看看。

作者: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投:投送。②琼:美玉。琚(ju)佩玉。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你用木瓜送给我,

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

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

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赏析“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 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2、经硕鼠

作者: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贸:交换。(3)匪:非。(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5)涉:渡过。淇:河名。(6)顿丘:地名。(7)衍 (qian):过,拖延。(8)将:请。(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10)复关: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11)体:卦体,咎言: 不吉利的话。(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15)说:同“脱”,摆脱。(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帷裳:车饰的帷幔。(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20)罔极:无常,不可恻。(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借指童年。宴:逸乐。(25)晏晏:和好柔 顺的样子。 (26)旦旦:诚恳的样子。

小伙走来笑嘻嘻, 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 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 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 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 定下秋天为婚期。 登上残破的墙垣, 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 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 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又问卦, 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 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 枝叶繁茂色泽润。 小斑鸠啊小斑鸠, 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 不要痴情迷男人。 男人沉迷于爱情, 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 想要脱身不可能。 待到桑叶飘落时, 颜色枯黄落满地。

从我嫁进你家, 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荡滔滔流, 打湿我的车帷幔。

我作妻子没过错, 你作丈夫差错多。 男人心理不可测, 三心二意没品德。

当你妻子整三年, 终日忙碌活全干。 起早贪黑操家务, 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 你却粗暴又专横。 亲兄亲弟不知情, 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 独自悲愁心哀伤。 当初相约同到老, 到老尽是愁和怨。

淇水虽宽有河岸, 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 有说有笑心喜欢。

忠诚盟誓都明白, 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 一刀两断不再谈!

赏析

这是《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 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健康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3、经关睢全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歌总集《经》中的第一首,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下面是关于经关睢,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篇,在中国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经》的第一篇,而《经》是中国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经》的人,在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即《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这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结构、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点击查看更多《谒金门》诗词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6077.html

热门阅读

  1. 末日爱情的乡土诗歌
  2. 中国诗词大会201
  3. 初六过年散文
  4. 寻找身边的年味作文范文
  5. 秦兵马俑导游词
  6. 201年清明节给亲戚的祝福语
  7. 2016年猴年企业新年贺词
  8. 早安短信祝福语推荐
  9. 大学合同法试题集合
  10. 八言对联集锦
  11. 9教师节贺卡祝贺词精选
  12. 超市销售员实习报告范文
  13. 老罗爱女人散文
  14.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550字
  15. 幽默风趣的七夕搞笑短信
  16. 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
  17.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的运用论文
  18. 平安夜快乐祝福语
  19. 关于《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20. 我是一条隔岸观望的鱼心情随笔
  21. 201年英文新年祝福语
  22. 大学毕业生的自荐信范文
  23. 幼儿园中班春天的小鸡叠层纸塑活动教案
  24. 羊角大椒干购销合同模板
  25. 学习系列讲话坚定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26. 2018三八妇女节祝福语大全
  27. 车间数据指导员的述职报告
  28. 会计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9. 家长夸奖孩子的句子
  30.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范文
  31. 二十年的同学一辈子的情谊诗歌
  32. 个人自荐信范文
  33. 想你想你想你诗歌
  34. 字少的感恩故事大全
  3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36.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原文赏析
  37. 第一次独自睡觉随笔
  38. 《三字经》修订征文
  39. 201恭贺新婚祝福语
  40. 再见2016你好201励志句子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