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优秀教学设计
1、确立“主题研究”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出课堂,使语文课堂向课前与课后凸现张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主动地学、创造性的学。
1、通过交流自学,学会生字,理解“各色各样、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27个词语的意思。
2、能通过个人悟读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并获得语言的发展,能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中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
4、围绕主题拓展深化,进一步走近鲁迅先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并培养学生主动大量阅读、个性化思考、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一、布置学生课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信息
二、形象感知,激情导入
2、出示臧克家歌颂鲁迅先生的诗歌《有的人》,指导感情朗读。
3、指名学生简介鲁迅生平,教师做补充。
三、出示主题
板书:
四、教师引导
关于鲁迅,我们收集了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分分类,好吗?
五、师生共同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
5、回忆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六、教师引导,揭题
今天我们手头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它属于上述文章资料的第几类?(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对,而且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鲁迅,我们来把它作为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扇门,打开鲁迅先生的第一扇窗,好吗?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品词析句,体会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并指导感情朗读
八、抓住文末一句,创设问题情境
教参认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
概括了文章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对吗?如不对,请你自行设计一个点明中心结尾。
九、引导学生概括四件事的主要内容,并品读分析最能反映鲁迅精神的句子,做好准备
十、根据教学实际,以讨论会或辩论会的形式解决问题
十一、交流,激励
十二、质疑问难
十三、指导感情朗读
十四、课后延伸
1、相互交流有关鲁迅的资料,每人出一张手抄报。
2、举行“走近鲁迅”读书讨论会。
拓展阅读
1、《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鲜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激趣导入。
出示图,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院里。有一名小姑娘伤势严重,她正处在生死尤关的境地。此时却发生了令人十分感动的一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18课《她是我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读第2-4节,进一步了解事情的起因。(一个小姑娘在炮弹中受了重伤,输血抢救迫在眉睫。这就是事情的起因。)
四,读第二段,学着提问,边读边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为那位受伤的小姑娘献血的?献血前,他有哪些动作和表情?这些动作和表情反映了什么复杂的心情?
1.读第5自然段: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想一想,再解答:当女医生问孩子们谁愿意献血的时候,出现了“一阵沉默”。“一阵沉默”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几个没有受伤的孩子都在思考,是献还是不献,拿不定主意。)
就在大家“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的时候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这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了什么内心活动?(阮恒的小手举起来“颤抖”,说明他愿意献血,但由于情绪激动、紧张,小手不由地抖动起来。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他先愿意献;因为紧张、害怕,又不愿意献了;接着想到为了朋友,还是要献的。说明内心献与不献的思想*很激烈。)
2.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3、重点 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小结:从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不难看出,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激动的。从平静到紧张,再从紧张到痛苦,失望。但这种紧张、痛苦和失望不肯表露出来,同时,又没法掩盖、制止。
4.这两段描写用了不少描写“哭”的词:“啜泣”、“哭泣”、“抽泣”、“呜咽”,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各是什么?为什么用表示不同的哭的词?
(“啜泣”和“抽泣”是抽抽搭搭地哭;“哭泣”和“呜咽”是低声哭。后两个较前两个哭得厉害些。哭的情形不一样,要表现得准确就要选择最准确的词语,还可以避免用词重复单调。)
5.阮恒在献血时这样紧张、痛苦,是因为针刺痛了吗?读一读第11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打破这个疑问。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里,没有说明医生安慰他的内容,能不能猜测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是什么?假如你是医生,怎样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小男孩?试试看。写一写。
(医生会告诉小男孩:“阮恒。输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更不会有生命危险,只会用你的一小部分血,救活你的伙伴。你放心好了,勇敢的孩子!”)
6.写阮恒献血时感情的激动和变化,集中在第8~11四个自然段。从开始平静得“一动不动、一句话不说”到“痛苦”到“持续不断的哭泣”,最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生动地表现出阮恒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表现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第三段。
1.提问,思考并议论解答: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他是以为自己就要*”的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是在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之后,阮恒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始终在困扰威胁着他。也就是在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所描写的情节之中。)
2.由此可见,阮恒在献血过程中表现出的痛苦,不是因为针刺痛了他,而是以为自己怎样了?
(以为自己就要*。)
阮恒献血时“以为自己就要*”,尽管他很痛苦,为什么还坚持让医生抽自己的血呢?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阮恒为什么以为自己就要*,可是还愿意这样做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3.总结:
小男孩阮恒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的,可是为了救活自己的好朋友,还是愿意这样做的。尽管献血过程中,由于思想*的激烈而感到很痛苦。这种行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高尚的品格,可贵的精神呢?让我们议一议。
(感受中应肯定高尚的品格是无私奉献,可贵的精神是舍己救人。)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附:板书
神情 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2、《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阮恒输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一、复习巩固,回顾全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板书课题,齐读。
2、“她”和“我”分别指谁?(板书:小姑娘 阮恒)
3、课文有一个字出现了许多次。(出示血)它有两个读音,一个读xie,另一个读xue ,现在把这个字放在句子里,你们能读准确吗?
4、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板书:输血)
二、感悟交流,个性朗读。
(一)输血原因
1、对于输血,阮恒是怎么想的呢?你是从哪知道的,给大家读读。(出示12段)
2、会因为输血而死吗?是的,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每次只需要抽一点血就行了,死不了。所以,阮恒的想法并不是真的。我们再一起读读阮恒的想法。
3、发现了吗?在这段里,有一组反义词。(板书:死活)阮恒是想让自己死,而通过输血的方式让小姑娘活。
4、而此时,正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是谁啊?找找课文,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濒临死亡?(出示:经过查看,……死去。)
(1)说说你的体会。
(2)把危急的状况读出来。
5、医生和护士都想赶快救她,单但都因为不具有她的血型而无能为力,小姑娘又想死亡逼近了一步,但只有“输血”才是救活她的唯一的办法。书中有一个词就说明了输血的紧迫性。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6、什么是“迫在眉睫”?
7、是呀,危险已经到了眼前,医生只好把救助的眼光投向了那几个*,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这时,谁站出来了?
(二)输血前
1、我们来看看阮恒献血前的样子。(出示第5段)指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害怕)你从哪看出来的?读出害怕来。他会想些什么?
3、你为什么又举起了手?
4、这里有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5、你能把阮恒这种矛盾的心情读出来吗?配上动作读。
6、这段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从阮恒的动作中,我们感悟到了他矛盾的内心。
(三)输血时
那么输血时,又有哪些地方也体现出阮恒这种矛盾的心情呢?默读课文8-11段用~~~画出他害怕的句子,用——画出她坚决地去救小姑娘的句子。
1、先来读读表现阮恒害怕的句子。(3句)
2、找出这三句话中意思相近的词,相同点是什么?
3、“啜泣”是怎样一种哭?“呜咽”呢?“哭泣”呢?这三个词,从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4、是什么让他哭得越来越厉害?他想到了什么?
5、填空:当针扎进他血管的时候,他以为——,当鲜血汩汩外流的时候,他更以为——
6、那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阮恒对死亡的恐惧的逐渐加深。
7、阮恒的内心,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表情)描写来表现。
8、虽然阮恒对死亡越来越害怕,但他退缩了吗?我们继续汇报哪些句子能看出他的坚决?
(1)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你体会出什么?
(2)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表面上一句话不说,内心一定补平静,他想些什么?
(3)阮恒摇摇头。
(4)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当医生两次问他疼吗,他都摇摇头,你们平时打针、抽血化验时疼吗?如果阮恒说疼会怎样?
(5)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前边说他快控制不住了,所以他……
阮恒为了不影响医生输血,为了尽快救活那个小姑娘,在一直克制,在竭力掩饰。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再一次体味这份痛苦的煎熬,伟大的抉择。(8-10段)
9、现在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阮恒输血时的画面。画面上的阮恒多么痛苦啊,你们忍心吗?让我们来安慰安慰他吧!先写在纸上。再交流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学到这,我们来探讨一下,阮恒以为输血会死,他还坚决的去输血,去死;抽血过程中他越来越害怕,可以随时叫停,而他却没有,他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
2、没有高大伟岸的理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她是我的朋友”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输血去救她,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选择死,而把活的希望留给她。
3、此时,肯定有两个字在你们心中升腾,那就是——友情(板书:友情)
4、友情让我们忘记了死亡的可怕,战胜了死亡(擦除死),是友情让小姑娘活了下来,让小姑娘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5、此刻,你们一定对朋友有了更深的认识,说一说。
6、总结:同学们你们说的多好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你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人,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让我们记住这种爱,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播种这种爱,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也定能收获一份这样的爱!
四、作业
1、把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积累下来。
2、为你的好朋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输血
小姑娘——————阮恒
活
表情
动作
内心
3、《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课文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朋友的真正含义。
一、讲故事创设情景
有一对好朋友—胖子和瘦子。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嗨,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1、同学们,假如你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板题,生读题,提问:这里的朋友指的是谁和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阮恒和朋友之间的什么事。
2、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3、是啊,在阮恒的心里,他认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他是怎么想的?请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交流是否找对了。
4、学生活动。
三、出示句一: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齐读,这是写阮恒的什么?(动作)
2、他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填空,补白心理: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忽然又放下去,他想,然后又举起来,他想。
3、多读几遍想象人物的心理,然后小组交流。
4、汇报,师相机点拨朗读。
5、齐读。
过渡:就要输血了,当针头插进他的血管时,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他哭了,他是怎么哭的呢?
四、体会抽血时人物心理。
1、出示连线题,理解四种不同的哭,并演示一下。
2、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3、他是尽情地哭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要抑制自己的哭泣?
4、多么可爱又多么伟大的小男孩呀,能读好这段吗?打算怎么读好?
个人练习读—指名读,生评价—推荐朋友读自评—个人再读
五、小结课文:
过渡:阮恒在担心自己会死的情况下毅然举起了手,在极度难过中一动不动地让针头插进自己的血管。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老师。(她是我的朋友)
六、拓展阅读:(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1、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放声朗读,想想这个故事最打动你是什么?
2、读故事《皮斯阿斯和达蒙》,汇报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七、升华主题。
1、学习了阮恒和阿蒙达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新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那怎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在书上写下来,指名两生到黑板上写。
2、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话,然后齐读黑板上的话。
3、总结升华:同学们,你们说的多好啊!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遇到危险需要救助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生接:她是我的朋友)!
八、课外作业:搜集并学唱与朋友有关的歌曲,然后唱给你亲爱的朋友听。
4、《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朋友”二字都看得很重。著名的爱死斯坦说(名言用课件出示):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美〕爱因斯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孔子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看来,“朋友”是一个很温暖的称呼,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去体会“朋友”的真正含义!
看老师写课题 。18 她是我的朋友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过渡:课前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课文大家能读通这个故事吗老师觉得课文里有几个词语不太好读,你们觉得呢?
擦拭 捂着
是否 拳头(是否比较容易读错)
啜泣 呜咽(这两个词容易读错,教师及时正音,但到读课文的时候还是出错)
竭力 迫在眉睫(“竭”容易读成xié)
(在学生读正确的情况下,可以不再强调)
谈话:老师很高兴,这些词语你们掌握地很不错。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将来我们才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了解课文大意
除了难读的词语,老师还想看看大家对故事的内容了解了哪些。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姑娘 阮恒
他们围绕着什么问题发生的故事呢?(在学生提到“血”字的时候,导下:)
(三)、检查带“血”的读音。
1、读句子
过渡:这样词语就读准确了,看下面的句子你能读通顺吗?
(1)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输血迫在眉睫。
(3)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他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4)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5)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读这些句子的时候,“血”的读音读错的很多。出示这五个句子是不是太多?)
2、对“血”进行正音。
过渡:在这些句子中,有一个字多次出现?它就是“血”。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xuè”,一个读“xiě”不管读哪个音,意思都一样,但是一般情况下:课件展示:
在这些词语中,都读“xuè”:输血 血型 血管
在这些词语中,都读“xiě”:献血 抽血 流血
失去的血 所有的血
3、再认真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用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我知道啦,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儿:
一次战争中,一位小姑娘生命垂危,输血 ,阮恒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给小姑娘 ,她说小姑娘是 。
三、感受阮恒献血的过程
(一)、了解事情的起因,理解“迫在眉睫”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情况?教师配乐诵读2.3自然段。
小姑娘正处在生死的边缘,此时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输血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3.4两个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小姑娘急需输血。
学生读找出的句子,教师整理出示:
如果不立刻抢救,她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如果他们不能不足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齐读句子。
(学生找到“如果”和“死去”,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血”,如果提出这个字,应怎样恰当处理?)
同学们再去读句子,注意两个“如果”和“死去”,看你能明白什么?(学生能说出小姑娘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立刻输血,她就会立刻死去)
所以说输血——迫在眉睫。
读了“迫在眉睫”这个词语,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一发千钧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教师总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小姑娘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立刻输血,她就会死去。这种情况就叫“迫在眉睫”。
带着我们的理解来读这个词语。
把这种紧张的感觉带到句子中去读出来。指生读。齐读。
(这个环节设计不太紧凑,学生的回答零散,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通过动作、表情感受阮恒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
1、 过渡:可怜的孩子们,战争让他们惧怕了鲜血,他们都觉得流血就意味着死亡!面临生命的选择,阮横……
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得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提出来了,那该怎么解决呢?同学们可以试试这种方法:透过几个动作,走进人物内心。我们试试看。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得举起来。(他想:————)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把后面的问题直接直接回答出来,这个地方不太会处理。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一起出来就行。)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读后面的,先想一想,再和同位交流。
出示:然后又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他想:————)
过渡:通过这几个动作,同学们一定读懂小男孩的内心了,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吧!班内交流。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示:是“颤抖”地举起来的。并引导到“她是我的朋友”。
小结:在朋友遇到危险时,热情的帮助,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真挚的情谊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朋友”的真情吧。指生读。
评价:我仿佛看到那只颤抖的小手了。我好像看到阮恒那矛盾复杂的神情了。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8-10自然段。
过渡:刚才同学们抓住了“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读懂了小男孩的内心。读书就要这样,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也用抓重点词的方法来学习8-10自然段。
阮恒痛苦的的选择主要只通过什么动作表现出来的?请大家找一找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词语。
啜泣 呜咽 哭泣 抽泣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在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引导学生说出:害怕、痛苦
小结:他以为自己快要*,所以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哭声就越来越大了。是啊,他还是一个孩子呢,他多么希望自己能长久地活着!可是,为了朋友,他还是
坚持给小姑娘献血,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感动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自然段。自由读。
师生接读。学生读黑色字体,老师读蓝色字体。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四、总结中心 感情升华
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让我再一次从这些精彩的词句中,从这些细致的刻画中,看到了一个令人敬畏的男孩!
多么朴实,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呀!但愿每个人都有好朋友!
2、小姑娘终于醒来了,她听说了阮恒给她献血的整个过程,来到阮恒的身边,对他说:——————
(注意关于友情的评价语言)
用质疑的方式结束课堂。
5、《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⑴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⑵ 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
(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
⑴ 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
⑵ 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⑶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
⑴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⑵ 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⑶ 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⑷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
⑸ 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⑴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⑵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⑶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⑴ “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 逼迫;
② 急促;
③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⑵ 用“如果……就……说话。
⑶ 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⑷ 指导朗读。
4、小结:
⑴ 结标。
⑵ 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 出示生字词。
⑵ 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⑵ 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
⑶ 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⑴ 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⑵ 出示: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⑶ 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
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
(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