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20 10:45:34

《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优秀教学设计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因为我们地处内陆,见过大海的孩子不多,对大海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教学各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大海,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

1、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

2、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及其它方法识字,学习动+不+(补)短语,积累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至背诵诗歌《我家住在大海边》,认读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学习短语:动+不+(补)。

2、了解大海,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

3、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三、精心做好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图片、照片,其他文字资料。(可让家长帮忙)

2、多媒体课件。

3、发下生字检查卡。

四、巧妙设计教学步骤 。

(一)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 新课。

因为离大海较远,见过大海的学生不多,但我了解到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所以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并提示会唱的学生一起唱,从而缩小大海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自然导入 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

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同,学生的识字水平也不一样,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作用,让识字较多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起到带头作用,既能给优秀生以成功的体验,又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先利用优秀生范读课文,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从范读课文到自读课文,教师只起推波助澜、积极引导的作用。

1、指名优秀生读题目“我家住在大海边”,其余学生把题目中不认识的字画出来,想想读什么?(如不认识可提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利用拼音拼一拼;问同桌或其他同学;问老师;前后文连起来猜一猜。)然后将“我家”和“在大海”舍弃,反复读“住、边”,增强记忆。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3、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着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尝试自己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5、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齐读,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3)同桌合作读课文。(可以接读、齐读、轮流读)

6、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读得好。(因为是两个同学齐读,所以学生在练习中必须合作才能读好)

(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其中有的生字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所以把学生都不认识的字作为识字重点,这样有的放矢,能提高识字的效率。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自己读一遍,说说哪些字是认识的,想一想不认识的字用什么办法认识?(提示学生: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用记偏旁的方法,用记笔画的方法,用组词语的方法等)

2、指名读生字,无论能认识几个,都可以来读,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这样反复认读。

3、结合生字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活动,巩固生字,发展学生的思维。(生字组词、照样子说词语、句子:“说不完”“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4、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能读下来的在检查卡上涂红大苹果。

(四)交流搜集的材料,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

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动脑寻找和大海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交流,旨在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海的图片和资料,对同桌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主要内容。

2、指名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并说说自己的图片或资料的内容。(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去考虑语言的连贯性,概括的准确性。)

3、说说你知道大海里还有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珊瑚、海螺、鱼类、海藻等”。

4、指导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面对这样美丽富饶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5、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再读课文。(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愿意怎么读都可以)

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想像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动情时结束新课,留给学生无穷的回味。

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课件再展示出:海水、海浪、海产、白帆、海边的渔民,加深学生对大海的了解,使学生热爱大海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教学**。此时,教师宣布下课,会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良好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进行自学,同时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搜集所需的材料,扩展视野,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拓展阅读

1、《的空中楼阁》

1、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早年肄业于上,后一直台湾从事文化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居的“小屋”建于山上,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五、写作特点:

生讨论、发言,师点拨、明确: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文章前一部分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则以为“如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小结

一篇的散文,是一个美的综合体。们鉴赏了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的美,又领略到了内的意蕴美。

2、开国

材分析:

《开国典》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第九册第26课。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历史意义,是对生进行**育的好材。

通过课堂,目的让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过程以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引导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梗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习课文,了解开国典的盛况及毛**宣告的伟历史意义。

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的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一、谈话导入:同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从哪一年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 1日是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们国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全中国人民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今天,们通过对课文的习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二、感知整体,梳理

1、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理一理典礼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奏国歌

毛**宣布*成立 会 阅兵 *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2、简要叙述开国典的典礼过程。

三、品读语句 读中感受

(一)出示问题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 10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1、生分组自由朗读、批划、交流,师**参与生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下午三点整,毛**出现**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到了“掌声”?

(4)毛**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5)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6)毛**宣读*人民*公告,当读到“选举了***为*人民***”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7)观看录像。

(二)、出示问题二:

阅兵式上,看见———————————————————————

分析句子:

(1)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观看阅兵录像

(三)、出示问题三: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四、再读课文。感受激动人心的场面及当时人们那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

五、课堂监测:

(一)、能把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热烈的 态度 宣传 成立

热情的 欢呼 宣读 公告

热闹的 市场 宣告 好事

(二)、认真读了课文,所以能很快地填空。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表示祖国各地的两个词语是—————————————、————————。

2、开国典于 年 月 日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很多,估总数__________。会场__________。**台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推荐主题习丛书文章。

【点评】:

点评1、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了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都有目的的为帮助生体验文本而读,让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

点评2、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准确,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维度相互交融、自然渗透,整体推进。他尤其重视情感渲染,既尊重生的已知,又紧紧抓文本,以文本的字词句为依托,想方法引导生做新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极地激发了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点评3、精心,遵循了习语言的规律。通过语言渲染、观看录像、聆听录音、感情朗读等手段引导生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增加生的情感体验,并朗读基础上进行语言的习和积累。课堂上书生朗朗,生的朗读入情入境,格外动情。

54门礼炮28响有何寓意

开国典于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距1921年7月1日中国**诞生,已有28个年头。当时国的民族一共有54个(现是56个,其中有2 个少数民族是后来确认的)。所以,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了28个春秋。

开国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

1949年10月1日,天an门城楼上,*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却从*的身后悄悄走出。

*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本人,也就*性地留开国典的镜头之外。

3、开国

一、目标:

1、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创建时举行的盛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典的哪几个盛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生体会。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生自主习,合作探究。

(1)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生快速默读、思考)

(2)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开国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4、开国

1、感受开国典时,人民群众热爱*、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课前搜集有关开国典盛况的资料。

2、本课的习采用感悟与朗读结合的方法。

3、本课安排2时。

第一

本文的重点是要让生了解开国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由于本文是第八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2、对呀,1949年10月1日是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们国的生日。中国**,领袖*的领导下,们推翻了帝国主义、*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的开国典。今天,们通过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板书:

3、解题:

开国:新创立的国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典的盛况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⑴ 标出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字词。

⑵ 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生交流,归纳板书:

会前

阅兵式

群众*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典前 典中 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题目:

开国典__年__月__日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有__,还有__,估总数__。会场__。**台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台的呢?

指名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黑板上画“t”字形。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4、播放多面体课件看会场的场面,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洋,红旗翻动,像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到这里,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第二

1、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一、复习

第一段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继续讲析课文

1、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典的盛况?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的。这一宣布具有重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地。“长城内外”、“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

(录像资料《开国典》中阅兵式、宣读*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2、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队伍声势之,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4、划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三、总结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点击查看更多《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7072.html

热门阅读

  1. 难忘的艺体节开幕式征文600字
  2. 别放弃你的期待随笔
  3. 早上好周末愉快祝福语201
  4. 三八妇女节送给女同事的祝福短信精选
  5. 沁园春雪练习答案
  6. 有关念旧的诗句摘抄
  7. 肉麻经典短信语句
  8. 《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9. 失去的感情个性签名
  10. 《散心》读后感
  11. 2016年圣诞节甜蜜祝福语
  12. 老师的感人故事
  13. 感恩节经典句子
  14. 给老师结婚祝福语汇编荐读
  15. 201给员工的新春祝福短信
  16.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17. 回首2016展望201作文优秀
  18. 乱如思情感美文
  19. 古代关于腊八节的诗歌
  20. 201年三八妇女节微信祝福语精选
  21. 宽容不仅给别人机会也为自己创造机会美文
  22. 民主评议经济发展环境的自查报告
  23. 血玲珑读后感
  24. 2016年中秋节快乐祝福语短信
  25. 弃土协议书范文
  26. 方法总比困难多读后感范文
  27. 在一次月考总结段会上的发言稿
  28. 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考范文
  29. 唯美伤感句子摘抄大全
  30. 第二学期美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31. 《我高兴我快乐》大班心理健康教案
  32. 长相思诗句
  33. 唯美爱情诗句七字
  34. 坛子里养乌龟歇后语
  35. 人搞笑小品剧本《招聘》
  36. 中国梦的句子
  37. 与雪有关的诗句
  38. 四大美女的浪漫情怀优美散文
  39. 东风破不容忘却的纪念3000字优秀作文
  40. 201年简单的早安问候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