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是冰心于1960年出版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描写作者喜爱春天的优美散文。这篇文章语音优美,把春天比做人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何在春天人们的活动,表现出了春天活力四射,万物复苏的特点,表明了春天就是希望,春天就是新的开始,春天就是活力,春天会带给男女老少幸福,作者喜爱春天。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的阳光。
以上是文学网小编为你带来的冰心散文《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希望你喜欢,谢谢阅读!
拓展阅读
1、曾被我们那么敬重的父母为何变得对我们小心翼翼了美文
有一天,一向沉默少言的Frank问大家:“有没有觉得,以前我们对父母小心翼翼的,现在却是父母对我们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我们生气。”
大家听完之后,都深有感触,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文章。
七岁那年,我妈送我上学。
九月天高人浮躁,我妈拉着不情愿的我穿过一条条街巷往学校走。阳光很亮,路边桂花树的影子若有若无的印着妈妈的脸忽明忽暗。
出门前,我妈帮我装上学要带的东西,我在旁边扯着我妈的衣角头也不敢抬的问:“我可不可以把漫画书带去?”“那果冻行不行?”“大白兔也不能带吗?”
我妈忙着把文具、课本一样样的放进我的小书包里“不行。”“不能带,上学又不是出去玩。”“快把鞋穿好,再不走要迟到了。”我撅着嘴,不敢再说话了。
到了校门口,我妈把我交给班主任就急匆匆地去上班了。虽然我妈刚刚交代过我,作为男孩子上小学不能再随便哭鼻子了。可是忍了一路的我,看着越走越远的妈妈和身边一个也不认识的同学、老师,还是在校门口委屈地放声大哭了起来。
我想我妈大概听到了我的哭声的,尽管我哭的眼前模糊,还是看到我妈像凭空被什么东西绊住,停了片刻。我一直等我妈回头安慰我,等她把我带回家不上学了。等啊等,等到路边的桂花谢了又开,我妈还是消失在路的尽头,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十岁这年,草草挥霍完二十八天的寒假,我妈送我去火车站坐车返校。
还记得临行前的时候,我在房间收拾行李。我妈时不时从门缝里探个头进来:“带点面包路上吃怎么样?”“家里茶叶没人喝,你带去好不好?”“你去了广州又不爱买水果吃,家里水果带点去吧。”
我妈以两分钟一次的频率打断着我收拾东西的思路,乐此不疲。我的回答也终于从“不要。”、“装不下。”、“那边买的到。”升级到“行了行了,烦不烦啊。”
我妈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的一边悻悻地把房门掩上退了出去,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享受着一个人的清净和自在。
第二天,我拖着箱子朝火车站快步走着,我妈要迈开大步才能勉强跟上我,一路上她都在唠叨着“车上注意钱包。”、“到了给家里打个电话。”之类的事,而我哼着小曲自得其乐。
检票的时候,我排在长而嘈杂的'队伍里一步步往前挪着。我妈在队伍旁边看着我,难得的沉默不语。
我在检票口停留片刻,检完票,闪身进去。后面急着检票的人马上涌上来,走了两步好像想起了什么。回头看时,我妈小小的身影已经淹没在身后的一片吵闹喧腾里看不见了。
在车上和同行的朋友闲聊,她同我抱怨“本来就几件衣服的,我妈非要我把一箱牛奶和一袋子苹果装到行李箱里,麻烦*。”
我听着她的话,想起前一天晚上我妈拿着一样又一样的吃食站在门口低声下气地问我要不要带去学校,想起一路上我妈小声的事无巨细的嘱咐,怅然若失。
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就像吉普赛人展示给马孔多镇居民的冰块,晶莹剔透、近乎完美,反射出未来和希望的光。当然,也随着时光流逝而日渐冰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对一天天长大的我们,父母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担心打扰我们的生活,害怕惹起我们的厌烦。
他们在远方不声不响地学着用微信,偷看着我能让他们看到的寥寥几条消息。他们尽力地接近我的生活,推测我的悲欢,就像十几年前的我拉着爸妈的衣角好奇地观望大人们的世界一样。
考上大学之前,我爸对我一直很严厉,我很怕他。忘了在哪里看到的,“父子是上辈子的仇寇。”
在漫长的成长里,我对我爸抱有恨意。我爸工作很忙,长年出差。小时候最久的一次,他去了新疆整整一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妈说“爸爸回来了,快叫爸爸啊。”我长久的盯着他沉默不语,像盯着一个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羁旅客。
上了大学以后,我和我爸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但也许是童年长久疏隔的缘故,我们之间总显得若即若离。
大一期末的时候,我爸打电话给我,提醒我别忘了买回家的火车票。当时我正在上课,我爸锲而不舍的连打了四次。我只能跑出教室接电话,还记得当时我没好气地说“不知道我要上课啊,打个没完了。”
我就像教训一个小孩子一样,教训着他,那一瞬间忘了他是我曾经最惧怕的爸爸。我爸在电话那头尴尬而委屈,连声说着“不好意思啊,爸爸没想到你在上课,你忙吧,你忙吧。”
我还没有开口问我爸到底有什么事,我爸就匆匆地挂了电话。就像他多年前深夜出差匆匆离家,偷偷跑进房间小心翼翼地亲了亲我的脸颊,睡梦里我被硬硬的胡茬刺的痒痒的。
后来我爸不再打电话,改发微信了。对于他在微信里的问候和关切,我闲的无聊的时候会回复两条,更多的时候我忙着生活中的琐碎事而忘却了。
有一天,我妈在微信上找我说“你爸有时候在微信上找你你有时间就回复一下吧,你不回复他一天到晚把微信刷来刷去,还老跟我说是不是信号不好。”
今年寒假回家,我爸让我帮他在手机上装一个app,我滑开他的手机,桌面是我的照片。想着我爸在黑夜里盯着自己的手机,把微信一遍遍打开又关上,屏幕莹莹的光照着他不再年轻的脸和些许白发,我沉默良久。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寒暑假一回家就忙着和一批又一批的朋友推杯换盏,每天睁开眼出门,夜深人静才回家。时间长了,我妈就跟我抱怨“一天到晚不落屋,哪有这么多玩的。”
我大多只是敷衍几句就迫不及待地推门出去了。偶尔有几天在家没有人约,我妈小心地推开我的房门说“我们家好久没一起看电影了,最近有没有什么电影,我们一起去看吧。”
*在床上玩手机,头也不抬的说“没什么电影好看的。”我妈只能无奈的关门出去了。其实,我早就看完了那些电影。我妈一个寒假问了我两三次最近有什么电影,我的回答不是没时间就是不想出门,我妈也就不问了。
有一天晚上,我到家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以前这个点,我爸妈应该已经早早睡下了。结果那天我推门进去,家里灯火通明。我爸和我妈裹着厚厚的衣服依偎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看我前几天用电视上的播放器放了几集的《琅琊榜》。
我妈看我回来了,说:“快过来看,这个好好看。”我顺从地坐了过去,一动不动地和他们看了两个小时的《琅琊榜》。看到谢玉终于被梅长苏扳倒了,我妈心满意足的拿起茶几上的手机,故作惊讶地说“啊,怎么都一点了,快去睡觉,快去睡觉,年轻人少熬夜。”
我窝在被子里,等着黑漆漆的倦意卷上来。眼睛快睁不开的时候,我想起了七岁时的那个早上,穿过层层叠叠的桂花,阳光打在脸上的温暖。
2、那年冬天风在吹 那年冬天我们失散了散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吟着如此绝美的诗歌,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
今日月光,如此迷人。十五,月圆之时,团圆之日。
繁星点缀着星空,一切的一切如此耀眼。
回忆开始盘旋,脑海里装满了痛楚。
曾经,你和我是我们。
如今,你是你,我是我。
仿佛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
徘徊在街角,聆听着家家户户的谈笑风生。
中秋
璀璨的星空,望不到尽头。
一颗流星瞬间滑落星空。
双手紧握,思索着。
那年冬天,世界初次展现在眼眸。
那是生的气息。
初次品味到稀有的“饮料”,初次聆听到悦耳的谈笑声,初次触碰到柔软的“事物”,初次张望到炽热的阳光。初次验证了温暖的定义。如今,早已销声匿迹。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么。如此唯美的一切。倾刻间支离破碎。
我站在原点的最近点,你站在原点的最远点。隔着银河系,豪无瓜葛。
随着岁月的流逝,懵懵懂懂的才发觉,我早已站在另一个空间接受着与众不同的洋溢着幸福的空间。
隔着五六年的那一个寒冬。
才知道,曾经,我和你是我们。即使,现在是你和我。
晴天霹雳。结果,茫然不知所措。
也或有些后知后觉。
开始,没那么痛。后来,撕心裂肺。
如今,频繁的接触让心频繁的疼痛着。
电话那头,谈笑风声。电话这头,撕心裂肺。
心灵深处有一个人在呐喊。她小心翼翼的劝说我,生怕触碰到脆弱的心铉,她说:“放下疼痛,忘记过去,活在现在”。
这一年夏天。
她再次邀请我去,想让我再次感受,那曾经令我心动的一切。
我委婉拒绝了。
曾经只是曾经,不再奢望。你是你,我是我。
我们只能是两条永远没有交集的平行线。
彻彻底底的,忘了。你是否懂,我心灵深处的黑洞;你是否可以,填满它。
现在,我过得很好。脆弱早已与我格格不入。喜怒哀乐的情绪早已幻化为一坛只有微微泛起涟漪的湖水,平常的那么不平凡。
曾经,幼童时,没有你的守护。庆幸的换来了,她的守护。她时常警惕我,我还小。她舍不得放任我独自翱翔。
如今,她是时候放开手了。她在我的说服下放开手了。而你,却,曾经,放开我。如今,束缚着我。
只可惜,我和你没有交集。你,改变不了什么。
夜,还是那么阒黑。月,还是那么迷人。
只是,我不是曾经的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个中秋;又是一个美满的日子;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一天。
3、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课件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4、别了司徒雷登 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散文
2018届九(1)班的52位孩子们:
你们好!作为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与你们朝夕相处了3年,我感到很幸运。俗话说:“同船过渡八百年修行。”我想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千多个**夜夜,那么我们的缘分岂不是千年万年的修行?3年里,我有幸见证你们身心的成长过程,看着你们一天天长高,走向成熟,我的心里就会漾起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幸福感。再过几天,你们就要走上没有硝烟的中考考场,去接受人生的第一次严峻的竞争挑战,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即将毕业离开母校各奔前程,离别之际,我有许多的不舍,你们的眼神里也显露出许多的依恋之情。我想告诉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我深爱着你们!在我的眼里,你们就像天上闪烁的一颗颗星星。尽管你们长相不同,性格脾气迥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情商智商各有差异,可是,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单纯的、可爱的、发展变化着的,能够发光发热的小星星。在这六月炎热的毕业季,面对你们这群闪烁光芒的52颗小星星,我敞开了心扉,想说说流淌在内心深处的知心话!
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可知道:我最喜欢你们的,就是你们身上的那种淳朴的童真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学校是一个整齐划一,消磨个性的地方。我曾经亲眼看到,有许多的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制度的管束,严厉的压制,几年下来,先前他们那种活泼、健谈、开朗的性格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木讷呆板。许多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我当时就在思考:学生为什么把学校看着监狱不喜欢学校生活?我们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百思不得其解,答案似乎繁复纷杂,可是当我接手你们这届学生时,我有了一个愿望:我希望你们在我的班上,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健康,好的个性得到张扬发展,坏的习惯早点摒弃,好的习惯快点养成。我不求你们人人成才,但求你们人人成人有进步!我们三年的共同努力和艰辛地付出,美好愿景终于在我的眼前渐渐实现。
高个子的女班长谢雄兰,是我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她把班委会的六名**组织的如一个紧握的拳头,拳头发力既有规律又有效果。不到半个学期,优秀班集体、卫生先进班的流动红旗就老在我们班墙上挂着,有个学生戏谑道:“流动红旗映红了我们每一张笑脸,班长,你松松手,让流动红旗流动起来吧!要不然别班的班长会嫉妒死你的。”班长脆生生一笑:“正运同学建议的好,红旗不流动,不叫流动红旗,下次上操体育委员把口号声音喊小点,让五班的出回彩。”“得令!”体育委员应声点头。班长还是女寝室长,她把班上的女寝室管理的井井有条,有模有样。陪同领导参观样板寝室时,只见她们寝室的牙具、杯子、脸盆、手巾摆放整齐一条线,被子叠成方块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地面、墙面、天花板三面光,门窗、宣传牌干净整洁,领导们的啧啧称赞声让我脸上泛起红光,心里欢快地说道:“班长给我们班长脸了。”轮到女生打扫楼层,班长总是提前半个多小时起床,督促大家各司其责,认真完成各项繁多的任务,她们寝室从来没有因为打扫楼层而耽误过一次早操,我对班长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加以肯定,在班上多次表扬,同学们自然对她多了一份敬意。班长家住在迴龙乡军事禁区,山大人稀,每次回家要走很远的路,家里母亲和姐姐都有较重的精神分裂症,父亲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十分艰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班长超出同龄人成熟的品质。她在家里安排一家人的生活,节假日里,她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姐姐,做地里、园子里的农活。一个稚嫩的肩膀,怎么会勇挑起生活的重担呢?我想:她靠得是勤劳的双手,细密的心思,顽强的意志吧!由于班长在家、在校都是一把好手,并且品学兼优,所以三年中,国家*对她的捐助始终没有停止。她的事迹在学校传扬,班上的学生更加敬重她,威信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学习委员李雄是一个活泼聪明,积极向上,志存高远,勤奋乐观的阳光男孩。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中,他几乎都独占全年级鳌头。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乐于助人,在班上的人缘极好。他的眼睛里永远充满着熠熠的光,那是一种童真与求知好奇交织着的探索之光。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老师忙碌的身影和理化生实验操作中神奇的科学探求欲望。他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内驱力时刻推动着他,向前!向前!向前!他不知疲倦,每一节课都精神饱满,无论是朗读、答问,还是讨论、考试,他都积极认真,竭尽全力。九年级下半年,他下课还在做题,晚上熄灯后,微弱的灯光下还在记单词,我多次提醒他注意保护眼睛,他总是自信地笑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的眼睛是5点0,全班最好的视力,将来可以当飞行员的呦!没事的。”孩子这么勤奋懂事,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些什么呢?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辛苦付出。李雄每一次用我手机给家长联系,每一次到办公室给台灯充电,每一次老师给他辅导,他都会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每一次离开学校他都会笑着对我说:“老师,再见!”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家教”,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素养,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和意义。他在六月初被评为“十堰市优秀三好学生”当之无愧!在我的眼里:他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哦!
文娱委员昝玉兰学习中等,性格大胆外向,喜欢处处表现自己。我就委以其文娱委员和女寝室长职务,发挥她的特长。管寝室我让她向班长多学管理,文艺上,她爱唱歌、跳舞和绘画。每次办黑板报,我定下主题和内容,她与班委会其他成员合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办出一期期图文并茂的黑板报来。我甚欣慰!值得骄傲的是:三年中,我们班由她组织编排的几个舞蹈,有两年两个节目被镇“三月三庙会”选中表演,为学校争了光。令我难忘的还有她那种难得的童真与直率。记得我到襄阳置换学习归来,刚上教学楼,她便笑盈盈地拍着巴掌欢迎我,还大声地说:“老师,你可回来啦!我好想你。”说完话,在众目睽睽下把我抱一抱,看到我手上一包东西,天真地问:“老师,你给我们带回来什么好吃的东西呀?”我很尴尬,本来是给办公室老师带的一袋糖炒栗子,我走后老师们帮我上了课,应该感谢的。可是,经她一闹,我只好将计就计,便婉转道:“给你们带了几个糖炒栗子尝尝!”她大声喊道:“同学们:快来呀!老师给我们带栗子回来啦!”不一会儿,我的一袋糖炒栗子就被孩子们瓜分了,看着他们高兴的吃栗子的样子,我也由苦笑变得开心大笑起来!是呀!有什么比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牵挂更有意趣呢!
最差劲的学生是不是就情商最低,一无是处呢?非也!这届我班有个全年级最差劲的学生叫喻守财。个子小,又黑又瘦。进校时,六年级成绩最差,五门合起来才40多分。上初中第一次考试语文得3分,整个就是一个弱智。教他读,不会拼音,发音不全,读不下来;让他写,笔画缺胳膊断腿,不成字。问他作文为什么不写?他说看不懂,不会写。我彻底失望了,教了几十年书,没有碰到这样的学生呀!怎么教?后来通过家访和家长会,我才知道他是小时候得脑膜炎把脑子烧坏了,反映迟钝,小学时老师也不管他作业与成绩。我想,三年初中总要让他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吧!他学不进功课,上课总喜欢画人像,或者撕废纸,用小刀削木刀,老鼠样偷吃东西,乱丢果皮纸屑,身上也是臭味不断。班上学生都讨厌跟他同桌和来往。我先让他学会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嘱咐他每晚在寝室里要洗脸洗脚,每周回去一定要洗澡换衣服讲究个人卫生,才不会经常生病。每次走进教室,我只要看见他,就让他打扫他的位置和整理教室后面的卫生,几年下来,他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在语文学习上,我先让他练字,抄写《朝读经典》和书上的古诗词,每周抄写一篇百分作文,我每周五下午放学,都坚持检查他的抄写作业并签字。几年下来,他进步不小,语文能考30分左右,字也写得工整起来。快毕业了,他有一次在寝室里问我:“老师,我成绩这样差能上吗?”“可以呀!”“那我将来能养活我自己吗?”“怎么不能?只要你学技术,勤快,在哪里都可以生存!”他忽然拍着手笑着说:“太好啦!我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转瞬间,我心里一阵感动:最差劲的孩子也是有愿望的啊!
孩子们,你们将要上高中学习更多更广博的知识,也有的去职校学习劳动技能,还有的甚至不再读书,而是要走入社会去打工挣钱,无论走哪一条路,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我希望你们心中始终怀抱梦想。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他的人生就会充满希望。你们毕竟年轻,就像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力量,充满着希望。我希望你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竞争与挑战,用坚强的意志勇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重担。
我可爱的孩子们,快要分别了,我纵有千言万语,也似乎说不完。当你们拿着毕业证、毕业照笑盈盈的离开校门,向我挥手说“再见”时,我的眼里溢出了激动的泪水。我要说的只有“再见”和“保重”两个词。当我今天坐在电脑前写这些心里话的时候,你们在阅览室读书时的样子,你们在操场上跑步呼号的样子,你们在县城酒店拼搏复习和开心坐席吃饭的样子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你们是多么的可爱,你们是这样的让我留念呀!
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年光阴,蓦然回首,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我流连你们与我朝夕相伴的三年快乐时光,你们可曾记得老师亲切的叮咛和温和的眼神?
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就像天上闪烁的52颗或明或暗的小星星,我相信你们都会发光发热,当我散步时仰望星空,你们就会向我眨眼打招呼,你们的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就会在我的大脑中萦回流淌。我与你们的相遇,虽然是岁月长河中的极小的一段,可是这一种缘分,更是我们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珍贵记录,所以我们都应该彼此珍惜!
此致
珍重!
九一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2018、6、17-24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