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八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14:43:10

小学语文第八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试验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圈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点评:

1、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象、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占去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自由学生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段的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拓展阅读

1、人《充气雨衣》

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习默读课,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

抓住林“看、想、做”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流程: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材中的鱼儿,如果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一个同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二个同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个同说出或读出在课中的词句。四个同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

3、指名分段读课

二课时

一、导入:

1、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习充气雨衣,请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整体感知课内容。引读:

(1)下午放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林的雨衣--

(2)晚上,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

1.默读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思考:读了课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生自由发言,师根据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结: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想变为现实?

、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2、一年级

一、材分析

科书包括“识字”“课”“园地”“口交际”几个部分,其中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部分包含33篇课,大体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课内容和形式多样,使生在创的情境中进行口交际的训练。

二、目标

会20篇课,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提高阅读能力,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重难点

习33篇课,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四、

识字,写字部分总在打好写字基础,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部分,朗读最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体会其中的感情运用。

交际部分联系生的生活实际开展。

五、进度安排

一单元:18课时

二单元:14课时

单元:16课时

四单元:12课时

五单元:12课时

六单元:12课时

七单元:12课时

单元:12课时

六、采取的措施

每一单元都采用课间相互联系的方法,形成一个单元含义,对每篇课都用课件显示出来,让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习。

七、应注意的问题

在本中,培养生的品质,让生理解感恩的情怀,并还有感恩的心态对周围的每个人,在知识习方面,提高生的认字平,提高生的阅读量,并注重生良好习习惯的养成。

3、一年级

一、班况分析

本班共有生36名。从总体上看,纪律较好,智力一般,有几个孩子习起来比较困难,随着知识的加深,习起来会越来越困难。

二、全材简析:

(一)材内容:本科书以专题归类成一个一个的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材内容。共个专题,专题贴近童年生活,时代气息浓厚,,把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方法、情感熏陶融为一体。每个单元内容丰富。

1、每组包括1课“识字”,4至6篇课和一个“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字经、对联、名人名言、古诗、诗歌等多种形式。科共35篇,内容丰富多彩。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科书的识字课,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和每一组课的内容及活动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充分体现了整合的思想。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生喜闻乐见的韵形式,易于朗读。这样安排识字,避免了集中识字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功能单一的弊端。生通过习这种意境优美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言,丰富了知识储备。

3、采用大量的新课,使材更具有时代感,跟上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本科书新编选的课,占全部课的一半以上。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想内涵全面,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关爱生命、团结协作、自强自主、热爱科、环境保护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也有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特点。二是题材多样,有反映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利于生通过字认识大千世界。是体裁多样。有诗歌、故事、科普章、诗歌、童话、等,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和*力。

、本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绕专题组织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 大幅度更新课,使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 改进呈现形式,使科书成为生喜爱的“本”

5、 体现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本总的目的要求: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着自己识,这是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言的优美。

4.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五、重点、难点

师在备材、备大纲、备生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法。

五百多个要求掌握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要相信生能够用已有的识字能力来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间的交流与合作。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避免单调。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用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生选择好的读物,在家长会上指导家长选择一些童话、故事书等有益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师要重视创中的情境,是生入情入境的进行口交际。在口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除专门的口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中的口交际活动,要引导生在日常交往中主动进行口交际,不断提高口交际能力。

六、措施:

1、理解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

2、倡导合作习。采用多种方式活动,加强同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习。

4、提倡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生互相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生在日常生活中、用

七、 课时安排

一组:多采的春天 10~14课时

二组:家庭生活 15~18课时

组:保护环境 12~16课时

四组:快乐的夏天 13~16课时

五组:动脑筋想办法 13~15课时

六组: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13~16课时

*:我们身边的科 15~20课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第八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02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