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拓展阅读
1、关于描写《湖北省·拜风台·凤雏庵》古诗词赏析大全
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在蒲圻赤壁的南屏山顶,传说是当年诸葛亮助周瑜迎战曹操,拟用火攻,但冬日无东南风,火攻计划难以实现,诸葛亮即在此南屏山上设祭东风的七星坛。拜风台就是七星坛遗址。后人筑台修宫,但屡毁屡修。现存建筑为两殿一厅,系1935年重修。周围苍松翠柏。殿堂巍峨宏丽。拜风台南,金鸾山麓还有供奉庞统塑像的凤雏庵,相传在赤壁之战中庞统献“连环计”,为孙刘联军火攻获胜立了大功。后来庞统也成了刘备的军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名] 赤壁
[作者] 杜牧
[注释] ●折戟句:意思是从江中获得的残破兵器,磨洗后还能分辨出是三国时代的遗物。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至今土人耕田园者,或得弩箭,镞长一尺有余,或得断枪,想见周郎与曹公大战可畏。此诗磨洗折戟,非妄言也。”戟,古代兵器。●东风句:诗人认为赤壁之战时 曹操乘胜东下,形势对孙刘不利,最后孙刘获胜,如不是东风之助,恐非后来之胜负形势。当时,曹操因北方士兵不惯于江浪颠簸,遂用铁链把船舰锁成方阵。周瑜施用火攻,适值东南风起,曹军船只被大火延烧而大败。●周郎:指周瑜。●铜雀:指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曹操的封地。●二乔:即大乔、小乔,孙策与周瑜之妻。●铜雀句:意思是若不是一场东风,二乔有可能被俘送铜雀台,这就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但这是诗人风趣的比喻,使读者想象到,君主及主帅的妻子都成了俘虏,国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但并非历史真实。
斋戒登台欲祭风,卧龙不复念隆中。
心诚原可回天意,终使江船一片红。
无地容身事可哀,使君落拓渡江来。
功成鼎足三分势,多仗军师拜此台。
[诗名] 赤壁诸葛亮拜风台(二首)
[作者] 吴丈蜀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无地容身:指当时刘备虽有雄心,但势弱力薄,寄人篱下,没有固定的根据地。●使君落拓: 指刘备在当阳长坂坡曾被曹军杀得大败,退奔夏口,并渡江至江夏(今武昌),此时曹军又由江陵顺江而下,形势危急。
不闻庵里读书声,只剩江涛日夜鸣。
落凤坡前雏凤落,何如此处学长生。
计献连环事渺茫,破曹功著建祠堂。
襄阳处士清名重,长受游人一炷香。
[诗名] 赤壁庞统读书处 (二首)
[作者] 吴丈蜀
[注释] ●庞统读书处:即凤雏庵。相传庞统曾在此隐居读书。●落凤坡:庞统为襄阳人,司马徽称之为“凤雏”,足智多谋,后成为刘备军师。刘备入蜀,庞统相从,在攻雒阳时,中流矢而死,后称该地为落凤坡,死时仅36岁。
都督曾闻此扎营,桥边只见稻棉青。
帐中宿将尊程普,席上芳醪敬孔明。
素晓宫商常顾曲,深谙韬略善知兵。
东风火定三分局,梦里曹瞒羡秣陵。
2、关于描写《广东省·镇海楼》古诗词赏析大全
镇海楼,在广州市越秀山顶,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60年),高28米,分5层,故俗称“五层楼”。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楼的建筑和命名就是“镇守海疆”的意思。楼的下2层围墙用红石砌成,矗立山巅,气势雄伟,登楼眺望,广州景物尽收眼底。“镇海层楼”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无端来作五羊游,节近登高上此楼。
海气溟濛山绕郭,天风浩荡客悲秋。
飘荡且喜云生屐,簪菊应羞雪满头。
乡国茫茫何处是,珠江一片夕阳愁。
[诗名] 重阳前一日登镇海楼
[作者] 王摅,字虹友,清代江苏太仓人,工诗,终身不仕。
[注释] ●五羊游:即广州之游。●飘荡:说自己飘游四方。●云生屐:屐,登高时穿的鞋。这里形容所登甚高,云绕脚下。●簪菊:把菊花插在头上。●雪满头:满头白发。
独上层楼唱越风,尉佗城郭夕阳中。
九州南尽余沧海,万里秋高作寓公。
旌节雄藩秦塞改,衣冠故国楚庭空。
依栏欲写兴亡感,依旧江山霸气雄。
[诗名] (二首选一)
[作者] 丘逢甲,字仙根,又名仓海,号蛰仙,生于台湾省,光绪进士。甲午战争后,参加抗日护台*,失败后内渡,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历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等职。民国后被推为参议员。后病卒于粤。其诗长于歌行体,梁启超曾称为“诗界**之钜子”。
[注释] ●越风:越地的民歌,古代广州一带称南越。●尉佗城:即广州城。尉佗,指赵佗,因秦南海尉任嚣死,佗曾代行南海尉。秦亡后,佗自立为南越王。●九州句:写纵目南望,是中国九州的尽头,茫茫一片沧海。●寓公:古代称失地而寄居他乡的诸侯,后也泛指寄居他乡的人。此处系作者自指。●旌节:古代委派官吏出守或使者出行时所持的信物。●雄藩:强大的边镇。●秦塞:秦时的边塞。●楚庭:广州的古名。这两句的大意是:现在的广州虽然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惯,但当年边塞雄藩的威势已不复存在了。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边防武备积弱不振的忧虑。●霸气:王霸之气。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诗名]
[作者] 陈恭尹
[注释] ●清尊:贮满美酒的樽。尊,通樽,盛酒器。●飞阁句:写在镇海楼上凭栏远眺,满目秋色,一派开阔气象。飞阁,带飞檐的楼阁,指镇海楼。●五岭二句:登楼北望,但见五岭从北面逶迤而来,到这里变成了低矮的丘陵和平坦的三角洲;纵目南眺,辽阔的中国大陆终止于此,再往前去,便是水天相接的海洋。这两句诗写出了广州的地理特点。●将开:将要开放的。●松风:从松林吹来的风。●白首:白发萧然,表明诗
人年事已高。●未堪:不堪,大有感慨不尽之意。
凌虚百尺倚危楼,似入仙台足胜游。
半壁玉山依槛峙,一泓珠海抱城流。
沙洲漠漠波涛静,瓦屋鳞鳞烟火稠。
黄气紫云消歇尽,还凭生聚壮炎州。
3、关于描写《江苏省·瘦西湖》古诗词赏析大全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年间又曾称为长春湖。后来由于钱塘汪沆的一首诗,改名为瘦西湖,初不甚流行,清末才广为传用。瘦西湖是扬州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历代官绅豪富看中这里景色秀丽,纷纷沿河造园,因水成景,1000多年来,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扬州园林区。现园内有虹桥、白塔、五亭桥、小金山、钓鱼台等名胜,湖边遍种柳树,园内还种有“聚八仙”,即一般所称的“琼花”。湖长10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名扬海内外。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词名] 浣溪沙·红桥怀古
[作者] 王士祯
[注释] ●红桥:在扬州城西北2里,横跨瘦西湖上,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木板桥,漆以朱漆。朱栏数丈,衬着瘦西湖的清波,远远望去,红桥宛似蓝天一抹彩虹,故又名虹桥。后改为石桥。红桥周围都是荷塘,是瘦西湖风景最美好的地区之一。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记载:“荷香柳色,曲槛雕楹,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绿扬城郭:指扬州城。●雷塘: 隋炀帝墓所在地。●香魂句:香魂,指死去的隋宫女。零落,这里指死亡。城西北吴公台下有“玉钩斜”,是隋朝时葬宫人处,今已湮没。●迷楼句:说隋炀帝的迷楼,现在只剩下淡烟荒草。
小金山梅花欲残,香雪犹浮动山水间。烟痕乍禁,禊事初修,尚薄寒时节。双桨掠波,已喜得、桥外水光先活。香南雪北,剩一片、冷云明灭。想妙高台最高寒,未有玉人横笛。
[词名] 瑶华慢(选上阕)
[作者] 郭麟,字祥伯,号频迦,清代江苏人,乾隆诸生,曾客游各地,远达西北边境。
[注释]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是瘦西湖湖心岛屿上的一组园林建筑群。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南巡的乾隆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在瘦西湖边开莲花埂新河,挖出的泥堆积成岛,即今之小金山。登上小金山 “风亭”远眺,可览扬州全城。山上遍种梅、松、柏、柳、花、竹,春时梅花盛开,如香雪海。●烟痕二句: 烟痕乍禁,指刚过了寒食节。寒食节这天禁火寒食,是我国民间风俗。禊,修禊,古代风俗,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两句点明来游的时间。●双桨三句: 活,苏醒过来。三句是说两支桨轻轻划着湖水,它已开始充满了生气和春意了。●香南雪北三句:香南雪北,佛教用语,是指无热、无烦恼的“阿耨池”。这里指小金山梅花深处,清幽、洁净、凉爽。冷云,喻指梅花。宋林景曦《渔舍观梅》诗有“冷云漠漠护篱阴”句。明灭,指有的正开,有的已谢。●妙高台:江苏镇江金山寺最高峰名妙高,山顶有妙高台。这里借指小金山山顶的风亭。●未有玉人横笛:玉人,美女。横笛,吹笛。笛有《落梅花曲》。这里写梅花将残,没有美女再吹 《落梅花曲》。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诗名] 长春湖
[作者] 汪沅,清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市) 人,他从杭州来到扬州,见扬州繁华,长春湖秀丽,遂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而作此诗,此诗一出,“瘦西湖”逐渐得名。
[注释] ●长春湖:瘦西湖在清乾隆年间的原名。因湖绕新筑成的长春岭而北,故称。然汪沅此诗一出,加以此湖与杭州西湖一比,确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清以后即改称“瘦西湖”。●芜:小草。●雁齿: 古时楼阁屋檐上的装饰,如雁行排列成齿状,此处喻指楼阁。●虹桥: 横跨瘦西湖的大桥,象一道彩虹从湖的东岸飞跨西岸,因称大虹桥。●俨: 俨然像的意思。●销金一锅子:销熔金子的锅子。古人称杭州西湖是销金锅儿。《武林旧事》:南宋达官显贵在西湖“日糜金钱,……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宋天《西湖》诗有: “故都**望回銮,锦绣湖山醉里看,恋着销金锅子暖,龙沙忘了两宫寒。”汪沅在此句中认为扬州长春湖与杭州西湖一样,也是一个销金锅子。●故应句: 诗人意思是说既然都是销金锅子,而长春湖秀丽清瘦,就应换个瘦西湖的名称。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词名] 扬州好·五亭桥
[作者] 黄惺庵,清代江苏仪征人,客居扬州。
[注释] ●五亭桥:旧名莲花桥,清巡盐御史高恒建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桥在莲性寺(即法海寺)旁,高跨瘦西湖上。桥上有五亭,亭上有宝顶,四角上翘,如展开的四翼,壮丽大方,亭上黄色琉璃瓦,石栏朱栋,金碧交辉,成为扬州市的标志。●面面句:五亭桥的结构独特,桥的正面、侧面卷洞纵横,有15个之多,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故称“面面涵月影”,蔚为奇观。●头头句:这些卷洞,游船都可以穿越。云桡,指当时湖上的游船。●夜听句: 玉人,指歌妓。最后三句形象地写出了月明之夜,游人荡舟五亭桥下,在箫声中欣赏月影波光的清趣。
面面垂杨面面风,画桥西北画楼东。
夕阳只在阑杆外,一半芙蓉水上红。
[诗名] 红桥秋泛(二首选一)
[作者] 陈文述,原名文杰,号云伯,清代浙江钱塘人,嘉庆举人,工诗。
[注释] ●画桥句:画桥,指红桥。画楼,指当时桥西的亭台楼阁。●芙蓉: 荷花的别名。
广陵秋老瘦西湖,湖上秋光胜画图。
人在画中行不尽,秋来湖上览无余。
新天风物都堪爱,旧雨生涯总可娱。
晚景婆娑无限好,钓鱼台上共观鱼。
[诗名]
[作者] 王退斋,现代诗人。
[注释] ●钓鱼台:又名吹台,相传乾隆游此湖时,曾在此钓鱼。从钓鱼台两个圆拱门后远眺,五亭桥和白塔正分别落入两圆门中,构成奇巧空灵的画面,表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巧妙手法。这里是观赏湖景及照相的最佳处。
五亭桥上风光好,瘦西湖畔东风柔。
难得此湖瘦而秀,半堤桃花半堤柳。
文章太守欧阳修,击鼓传花饶风流。
有名画家称八怪,甘冒狂名不入流。
[诗名] 歌吹古扬州
[作者] 刘立人,近代人。
[注释] ●击鼓传花: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当太守时,筑平山堂,常与文人在此饮酒,赋诗,并作击鼓传花之戏。●八怪: 指清代活跃在画坛上的 郑板桥等8位画家,他们品格高尚,性格孤傲,不同流俗,为世人敬仰,并称为“扬州八怪”。●不入流: 即不同流俗之意。
腰肢瘦损偏宜舞,回也无风,
旋也从容,雏燕低昂弱柳中。
浅饰更觉湖光好,树又烟笼,
水又迷濛,斜照轻抹一片红。
[诗名]
[作者] 龚绍忍,现代作家。
[注释] ●腰肢瘦损:形容瘦西湖的清瘦风姿。
真是锦扬州,苍翠玲珑透,多少雕楼化作尘,只有山河寿。
何处最堪怜,十里青波皱,比那西湖更俏丽,俊在妖娆瘦。
[词名]
[作者] 叶楠,当代剧作家。
[注释] ●多少二句:是说古代帝王官僚们修的华丽宫殿楼阁早已化为灰尘,但美丽的山河依然长存人间。
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各知名。
怜她玉立亭亭柳,送客迎宾总是情。
[诗名]
[作者] 林散之,现代书法家。
[注释] ●环肥燕瘦,古代美人杨贵妃(玉环)体态丰满,而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则身轻如燕,一胖一瘦各有风姿,都很出名,以此跟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作比,认为两湖也各有风韵。
二十四桥月如钩,黄花开遍瘦西湖。
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诗名]
[作者] 李孔昕,旅美华侨,系清代李鸿章的裔孙。
歌吹已换昔时箫,明月难寻廿四桥。
白塔犹存疑北海,绿扬依旧拂西郊。
瘦长碧水天然秀,小巧金山别样娇。
我忆扬州夸特色,五亭风景古城标。
[诗名] 忆扬州
[作者] 李进,现代诗人。
[注释] ●白塔:即瘦西湖莲性寺塔,建于康熙年间,在乾隆年间又重修,为仿北京万岁山白塔的塔式修成。●小巧金山: 指瘦西湖内的“小金山”,屹立于湖心,四周为庭院。●古城标:说五亭桥是扬州的标志。
一水瘦裁曲岸路,五亭桥影月衔出。
关情白塔携杨柳,赠与春风十万株。
4、关于描写《海南省·海南岛》古诗词赏析大全
海南岛,又称琼崖,在我国南海之中,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是我国第二大海岛,1987年已正式成立海南省。岛中部黎母岭和五指山,满布亚热带森林,岩洞、泉流很多,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均发源于此,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五指山上有长臂猿、梅花鹿等珍贵的动物。在我国古代,很多名人被流配到这里,最著名的有唐朝的李德裕和宋朝的苏轼、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这里有纪念李德裕、苏轼等5人的五公祠与苏公祠,为纪念苏轼而保存的儋县东坡书院、载酒堂等名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诗名] 贬崖州司户道中
[作者] 李德裕,字文饶,赞皇县(今河北省)人。唐武宗时贤宰相。后宣宗继位,由于宣宗听信谗言,被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生活极苦,最后病死贬地。此诗极写道路艰苦,抒发远贬的愁苦。
[注释] ●崖州:治所在今海南岛崖县(三亚)。●桄榔、椰叶:均属棕榈科,常绿乔木。●蛮溪:指海南岛上的溪流。●毒雾:瘴气。●蛇草:蛇蝎藏身的草丛。●畏落句:意谓恐怕燕泥中掉下小虫来,因而避开。●畲田:畲族(岛上少数民族)种旱禾的山田。●收火米:因系刀耕火种,故称收火米。●报潮鸡:《广东新语》:“石鸡,特小,又曰潮鸡,潮涨则鸣。”此处喻指津吏报告潮涨消息。●红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四五尺,其花深红。●越鸟:泛指岭南的鸟雀。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回绕郡城。
[诗名] 登崖州城作
[作者] 李德裕
[注释] ●独上二句:被远贬到海南岛的作者,心中仍想念着帝京,但崖州距长安如此之远,鸟飞也得半年才能到。●青山二句:崖州城在重重青山包围之中,似乎象多情的主人,要挽留住这位客人,透露出诗人既渴盼回京,又对当地山水有了依恋之情。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渡月半弓。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诗名] 行琼儋间,……戏作此数句(全诗28句)
[作者] 苏轼,宋绍圣四年,由惠州改贬儋州,六月渡海,七月到任,此诗作于途中。尽管作者被一贬再贬,但并未悲观,诗句“一气浩歌而出”,表现了旷朗的情怀。
[注释] ●四州:指宋代海南岛上的4个州(琼州、崖州、儋州、万州)。●西北隅:儋州在海南岛的西北角。大瀛海:浩瀚的大海。●谈天翁:战国齐人阴阳家邹衍,当时人称他“谈天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书言天事,故曰谈天。”今俗称“谈天”就出于此。●太仓、一米:《庄子· 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官府的粮仓。一米谁雌雄:谓自己是太仓一粟,不屑与人争高下。总的来说,眇观四句是合用邹衍和庄子的学说,寄托自己*上屡遭贬谪的感慨,意思是中国和大海相比,尚且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个人在*上的得失就更不值得计较了。●幽怀句:谓有此想法,郁闷*怀忽然开朗。●永啸句:诗人的长叹引来了天风。●千山句:形容风来时群山草木摇动,象龙在振动鳞甲。●万谷句:以笙钟齐鸣比喻山谷中风的呼啸声。酣,指酣畅地鸣奏。●安知二句:以眼前见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幻想自己似乎参加了天上群仙为他举行的宴会。钧天,天的*。●久矣二句:谓自己所得的妙句,蓬莱宫的仙人们也已经长久没听到过了。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天其以我为箕子,欲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诗名]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作此诗示之 (全诗16句)
[作者] 苏轼,宋绍圣四年,由惠州再次被贬为琼州别驾,奉命自惠州至昌化(海南儋县)。而其弟苏辙也自筠州被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遂溪),苏轼闻之,作此诗勉慰。
[注释] ●子:指苏辙。●江边父老二句:意谓:“江边父老会对你说:‘白胡须、红脸颊,跟苏轼的个头长得一般高’。”君,指苏轼自己。长,言其体高。●琼雷:琼州,苏轼谪所;雷州,苏辙谪所。●箕子:殷朝的贵族,殷亡后受周封于朝鲜。这里作者自比箕子,意思是远居异域。●留要荒:留在荒服的地方。我国古代,京畿之外,把领土分为五等,为之“五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离天子之国(京都)最近,侯服次之,要服与荒服最远。这里用“要”、“荒”两字比拟象海南岛这样的边远地区。●舆地志:地方志。舆,疆域的意思。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诗名]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
[作者] 苏轼,宋徽宗即位后,获赦内迁,即将自海南儋州徙居廉州,在海南澄迈驿作此诗,前二句写对海南的怀念和获命归还的欣喜,后二句写归路的遥远和自己羁望中原故土的深情。
[注释] ●余生句:说自己本以海南为养老之地,作者这时已64岁。●帝遣句:《楚辞· 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与之(你给他占卦,帮助他)。’……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借用其意,谓朝廷将召我北还。●杳(yao)杳句:北望天空,遥天低垂,远去的鹘鸟也望不到了。●青山句:青山隐隐,杳如一发,若有若无,那个地方就是我日夜思念的中原故乡。
口腹平生厌事治,上林珍果亦尝之。
天公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
[诗名] 初至崖州吃荔枝
[作者] 惠洪,字觉苍,宋代名诗僧,俗姓喻,江西新昌人。宋徽宗时,宰相张商英奏请度为僧人,赐号“宝觉圆明禅师”。后蔡京当权,张商英被罢相,惠洪也因之被流配崖州。此诗诗句朴实如话,诙谐中寓伤感。
[注释] ●厌事治:厌足精心烹调的食品。●上林:原为秦汉御苑,后人用以代指皇家园林。
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
爽气遥通天际月,沧波不隔海中山。
潮平贾客连樯至,日晚耕牛带犊还。
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诗名] 琼台
[作者]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宋高宗绍兴初年为参知政事,因反秦桧弄权,反对与金人和议,结果被一贬再贬,贬至海南岛。
[注释] ●琼台:旧址在今琼山县城,宋时为琼崖安抚使府。●海中山:指海南岛上黎母岭、五指山。●便乘句:意谓便欲乘风如驭马,直叩天门,诉述边境之事。天关:星名。《晋书·天文志》:“天关一星,在五车南,亦曰天门,日月之所行也,主边事,主关闭”。从前到皇宫门诉冤者,谓之“叩阍”。李光是因反对和议,欲保边境而遭打击的,这里说“叩天关”,含有“叩天阍”之意。即欲把边境之事,诉之于天,诉之于主边事的天关星,同时也有“叩阍”诉冤之意。
海风飘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
千里孤身一壶酒,此情惟有故人知。
[诗名] 寄参政李光
[作者]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江西庐陵人。宋高宗时任枢密编修官。因坚决反对议和,并上书请斩投降派王伦、秦桧、孙近,被贬福州、新州、崖县。
[注释] ●参政李光:即同时被贬在海南岛的参知政事李光,虽在一岛,非在一地,故寄诗致意。●黎婺山:即海南岛中部的黎母山。●故人:老朋友,指收信人李光。
自出琼州古郭门,更无平衍似中原。
重重叶暗桄榔雨,知是黎人第几村?
[诗名] 琼州出郭
[作者] 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江西清江县人。曾官海北海南道,同虞集、杨载、揭溪斯齐名,被称为元代“四大家”。
[注释] ●琼州出郭:出琼州城。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县。郭:城的外围城墙,外城。●平衍:平原。●黎人:海南岛上的黎族人。
捩舵扬帆似发机,茫洋自顾此生微。
乱山断处天应尽,一发穷时鸟不飞。
鱼眼光边波闪烁,龙涎影外国依稀。
壮游奇绝平生冠,斯语东坡未必非。
[诗名]
[作者] 孙元衡,字湘南,清代安徽桐城人,曾在台湾作官,其诗多写海外风情。
[注释] ●捩舵句:扳动了船舵,扬起了风帆,船像弓弩扳动了扳机,箭也似地拔浪前进。机,古代弓弩上的扳机。●茫洋句:大海茫茫,航行其中,感到个人却渺如一粟。●乱山句:望海岛上峥嵘的山崖,在视线终极之处,天好似已到了尽头。●一发句:远处像一丝头发的山影都见不到的时候,连飞鸟也见不到了。苏东坡有“青山一发是中原”之句。穷,穷尽的意思。●鱼眼句:海面不时浮起海鱼,鱼儿的眼睛在海波边发光。●龙涎句:遥望那依稀可见陆地影子的远方,也许就是盛产龙涎香的海外异国吧。●壮游二句:苏东坡当年贬谪到海南岛时曾有诗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作者此刻深感此言之真谛,而激起共鸣。
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军固。
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尽长空雾。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鼓。
[词名]
[作者] *,此词是作者1959年视察海南岛时所作。
[注释] ●南海浮珠:言海南岛像珍珠浮在海面。●南天柱:海南岛上“天涯海角”处有巨石挺立,上有“南天一柱”4字。●当年割据:指中国**在琼崖地区建立**根据地。●旧是东坡三句: 苏轼当年被流配琼州(今海南岛)时,留下不少诗篇,当时海南岛是“荒凉海南北”、“峤南瘴厉地”,(皆苏轼句);现在这里是椰树凌霄,旧社会的残迹(长空雾)一扫而空。●海角天涯:既指“天涯”“海角”巨石,又泛指海南岛全岛。●今异古:今日与古代已大不相同。
欣逢调查研究年,北极飞临南海边。
兔尾岭前乘快艇,鹿回头上射飞鸢。
盐田日晒成银岭,椰实人蹬落碧天。
自古琼瑶称此岛,珠崖毕竟占春先。
5、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五言古诗原文 翻译 赏析 注释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①,开轩卧闲敞②。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③。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④。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曾应举不第,一生隐居家乡。其间曾南游吴越。晚年曾为张九龄荆州刺史幕从事,随从**各地,诗酒唱和。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相与饮酒食鲜,背疹复发而卒。两《唐书》有传,其生平详见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其诗以平易清幽见称,为唐代创作山水诗第一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山水诗派”。杜甫称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其六);皮日休称其“遇景人咏,不拘奇抉异,令*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其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存最早版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四部备要》据明刻排印本较通行。今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南亭:当在孟隐居地。辛大,名不详,同祖兄弟间排行第一,故称“大”。或谓孟浩然有《西山寻辛谔》诗,辛大即辛谔,可备一说。前六句写夏夜环境之幽美及纳凉之乐趣,后四句写怀念故人。全诗写隐逸闲适生活,淡淡透露出孤寂之感。风格清幽平易,颇能代表孟诗特点。“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二句,皮日休以为可与谢朓“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争胜于毫厘”,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卷下谓“此等句当与日星河岳同垂不朽”。“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二句,亦多为后人所称道。
①散发:将头发散开。古人蓄发,平时将长发挽髻盘在头顶上,用簪子绾住。②轩:窗。闲敞:清幽而宽敞的地方。③知音:通晓音律的人。据《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记载,钟子期善解音律,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即世无知音。后代即称知己为知音。此处指辛大,即下句所说的“故人”。④中宵:半夜。劳:忧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2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