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之“苏辛”与豪放派词
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历史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将两宋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与苏轼齐名,史称“苏辛”。而在南宋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中,诸如岳飞、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以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等,其中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成为词坛领袖人物。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苏东坡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苏辛”。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
苏辛词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样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拓展阅读
1、中学生最常用的古诗词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宋代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2、《武陵春·春晚》李清照 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观沧海/碣石篇》曹操 魏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唯闻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 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馀钟磬音。
2、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
木兰诗 /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小学语文必考古诗词
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离思》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3、《咏柳》作者: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4、中学生最常用的古诗词
1、《关雎》佚名 先秦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2、《观刈麦》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4、《望岳》杜甫 唐代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