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31 12:15:03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苦战东南

端宗继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江万载仍按谢道清嘱令暗中摄行军中事,少壮抗元派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汇合,南宋形势大为好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比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陈宜中、杨亮节、曾渊子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事行动的一大障碍。

景炎元年(1276)10月,暗中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江万载和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紧急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占领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文天祥被宋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本来就是陈宜中、杨亮节张世杰排挤迫不得尔的事,为保护南宋小朝廷和体恤老师江万里家族满门忠烈,死伤无数的惨况,拒绝了江万载派部分江氏子弟协助其筹组训练督府军的好意,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归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蒙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蒙。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南宋抗元明线统帅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蒙古铁骑俘获。他**二两脑子(即龙脑)*守节,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崖山决战

在蒙元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窜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南宋抗元大本营暗线统帅——年逾70的江万载为救被台风所刮落海的宋端宗殉国,十一岁的端宗也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江万载次子江钲立八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宋军视死如归,对蒙古舰队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幼年皇帝蹈海殉国。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

大元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至元大都。在押送元大都途中,庐陵人王炎午张贴了数十张《生祭文丞相文》敦促文天祥舍身取义。文天祥一路上服毒,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达大都(一共花了五个月的时间纵断中国大陆)。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在这段期间当中,他曾历经绝食*失败,所以从那时起他便端然自处,等待着被忽必烈处刑之日的来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原本是在元军监视之下宿于旅舍,后来则被监禁于半地下之牢狱,并铐上手铐脚链。不论遭受到如何严酷之对待,文天祥仍旧不屈不挠。文天祥的态度始终如一,有时候手铐脚链会被取下。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文天祥于狱中写下了《正气歌》此处之“正气”,并不单指之于国家的忠诚而已,更是人类所自豪之步向高贵正道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蒙元*俘虏后送到大都,蒙元*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十四岁。文天

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一般的生活。疾病缠身。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大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民*诗篇。

*诱降

至元十九年(洋历1282年),忽必烈大汗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

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

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

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品格事迹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却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他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状元及第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赴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时年文天祥二十一岁。

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他便以“宋瑞”作为自己的字。

上书建言

开庆元年(阳历1259年),蒙元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经历。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

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可面对社稷人民,他选择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扩充兵力、抗蒙救国。

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时任礼部尚书的江氏“三古”之一的江万载向宋理宗建议请皇后谢道清出朝议政,才劝得理宗打消迁都念头。并派有带兵打仗经验的江万载协助贾似道督军出战蒙元,碰上蒙古内乱,忽必烈急于回兵北方争夺蒙古汗位,才打退蒙元兵,取得所谓的鄂州之战的大捷。

由此贾似道更加得势,而江万载不愿与贾等同流合污,以壮年之身(52岁)赐官归里奉养慈母。退出并远离混浊不堪的南宋*。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早在开庆元年就英雄所见略同。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阳历1260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二十五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由于皇帝不纳谏,重新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市,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被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洋历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不堪。西元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有些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皇心”。结果贾似道记恨于心,文公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拓展阅读

1、简介的朽名句

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他的朽名句有哪些?

(1236-1283),初名云孙,字,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山。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其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力。著有《山先生全集》、《山乐府》、《山全集》等,流传后世的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坚贞的爱国精神被后世历代传颂,写下的“臣心一片磁针石,指南方誓休”的豪壮爱国诗歌也成为千古名句。2002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主编余桂元发表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称之为民族英雄。”并在《青年时报》发表该观点。此言论一出,在因特网上招致一片骂声。在香港的后人也在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更多的人认为从*的角度抹杀为民族英雄的定论是对历史的亵渎。 但从200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再被称为民族英雄。

1、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2、臣心一片磁针石,指南方肯休。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青春岂惜,行乐非所欲。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指南方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安足论。地维赖以立,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秋小学作

我们用一个漫长的等待换来了秋

在校园里、在郊外、在大树下,我感受到这里空气更甜了,更鲜了。因为我们已经送走了一个炎热的夏,迎来了一个清爽的秋

有了秋就像有了一架自然的空调,让冷风轻轻地摸着你的脸庞,那双冰凉的双手会帮你抹掉夏的烦恼。

大地如同金色的课本,打开,你会发现秋的脚步越来越多,夏的脚印却渐渐消失。

的身影渐渐迷漫整个世界。也许它乘着风儿来了,也许它在河水里坐着一片树叶飘来了,很可能是骑着银河中弯弯的月儿来了,也许……它惊奇地望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开心地、可爱地笑了。

让偷懒的风当邮差,偷懒的邮差把信这么一扔,信洒得满地都是;赶路的大雁捡了一页回家;在河塘里玩耍的青蛙也拖了一页回家……空变蓝了,鸟儿在欢快地歌唱着金*季节。河水变急了,仿佛在为秋而骄傲,动物们在快快乐乐地寻找冬的食物。

3、课外书的堂《会》550字作

堂,灵魂洗礼,生活美好的地方。每每遨游在《会》时,我仿佛就置身于堂,课外书的堂!

“真好看呀!这书乃人间至宝。”“咦?你在看什么书呢?”哈哈,我在看人间稀世珍宝——《会》。你对它有了解吗?那我就告诉你,我喜爱《会》的由来和我对它的了解。

晚上,我闲着无聊,便顺手拿起爸爸的“小情人”——《会》,没想到这一读,便入了迷。看到美好的结局,我就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看到生气、让人痛心疾首的句子,我就梨花带雨,哭上个十分钟。结局看了一万遍,但我却总会满足的加上一句:“唉,这年头,作者怎么多写点?还没看就结束了。”

你是说了解?好,那就从近期说起吧,其中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待每一个人。这就是人生中的一大道理,有可能别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就会伸出那双美丽、充满爱的援助之手。哈哈!你感觉怎么样?没错吧,所以每个周末,我写完作业,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会》。

在书中,领悟到了祖国的千山万水,真想变成一位美丽的画家,把祖国的精神画出来,那就是坚贞、视如归、气壮山河!

这就是课外书的堂,只要平心静气地读书,你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心驰神往,也会神清气爽,彬彬有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爱阅读!做一名中华优秀少先队员吧!

三年级:董映彤

4、乡冬儿冬

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冬

我说因为许多温暖的都发生在寒冷的冬

空没有一丝云彩,蓝得透彻,一阵寒风吹来,肆意地吹打在我脸上。我走在小路上,任凭它吹破我的脸颊。我的脸已经龟裂开了,鼻子冻得通红,两只手已经没有知觉了,像夏吃的冰糕一样冰凉。路上没有几个人影,都在家里烤着小太阳。我缩着头,戴着帽子,两手**衣袖里,去地里找奶奶。我怕奶奶手冻坏,拿着一瓶热水揣在兜里迈着小碎步拼命奔跑。跑了一下会儿,就开始“吁吁”的了,我开始放慢脚步。

风在停地狂击着,小路边的树上几片零星的枯叶随着狂风任意飞舞,直到风停下才轻悠悠地落下。有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走移动,戴着帽子,驼着背像一把弓。凑前一看,他们的皮肤松弛的都耷拉下来了,手像树皮一样,微微颤颤地扶着彼此。老奶奶的头发已经白光了,老爷爷的两鬓,眉毛都白花花的了,但他的胡子却刮得很干净。“老婆子,这儿的变化可真大啊”老爷爷沙哑地说。老奶奶把嘴巴一撅,应道“老头,都说别叫我老婆子哩!”“都是老人家了,我叫一下怎么了嘛!”尽管岁月无情,在他们脸上爬满痕迹,都磨灭他们彼此间的爱,他们的爱坚可摧,给这个冬添了一份温暖。

快到地里,我站在远处望见一片绿,还有高出一截的红的、紫的、蓝的小东东在动。我迎着风奔过去,看见奶奶穿着红衣服,弯着腰,拿着农具,身体一会儿往前倾一会儿直立起来。其实远处看到的会动的小东东是奶奶和其他老人在做农。我走下去,把热水递给奶奶。奶奶把手上的农具往土里一插,接过瓶子,喝了口水,再拧好盖子捧在手里暖着。我们走出挖好的地,坐在上边儿。我看见菜地里的大片的萝卜菜叶下探出来的雪白的、硕大的萝卜,它们任凭冬摧残,仍然深藏在土里长得白净,萝卜菜叶那份新颖的绿给灰白的冬添了几分色彩。

知偷喝了谁放在屋顶的红酒,红了脸颊,醉了臆想,给冬添了几分温柔。暮色开始灰暗,夜晚悄悄降临。晚风习习,枯叶被风吹动,轻轻地飘到大树底下,那是在完成生命的沉淀。蝙蝠觅食在幽暗的空的衬映下,诗情画意的画卷。家家灯火明亮,屋内家人围在饭桌上,饭桌上的菜还热气腾腾,小孩儿们可劲地用筷子敲着饭碗,像是一匹饿坏的狼,眼睛直勾勾地盯在饭桌上。“别急,别急,马上开饭咯!”……饭后,家人围在火炉旁,嗑着瓜子,一会儿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一会儿和家人唠上几句家常。所有人的脸蛋儿都被考得红彤彤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屋里时时的传出一阵笑声。

路旁的大树,只剩下枯枝在寒风中孤寂地站着,半坡上的老房子,围墙上爬满了枯枝,大院的竹椅晃动着,门口老人倚着墙守候着……

许多温暖、幸福的都在乡村的冬里发生,每一个冬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愿你二十一世纪最后一个冬春暖花开,愿你的世界洒满阳光。

点击查看更多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61083.html

热门阅读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2. 打造忠诚担当干净的铁军战士心得体会
  3. 学校食堂承包的合同模板
  4. 201年情人节浪漫祝福语短信
  5. 育儿心得201
  6. 送朋友的结婚祝福语大全
  7. 中学生暑假计划
  8. 酒店开业董事长发言稿
  9. 燕子三年级命题作文
  10. 我最喜欢的班主任四年级作文
  11. 关于学校托管年终总结
  12. 光棍节经典祝福语汇集
  13. 戎装在身我的梦演讲稿
  14. 用一生去感悟的22条生活真谛名言
  15. 形容难忘的好句子
  16.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家长会的发言稿
  17. 2016年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18. 仲裁书协议书模板
  19. 最新的会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2016
  20. 201年鸡年元旦祝福语对朋友
  21. 银行实习生报告
  22. 《狮子王》教案设计及反思
  23. 2016年最新的毕业季留言祝福语
  24. 幼儿园中班交通碰碰乐活动计划
  25. 《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26. 父亲节发给爸爸手机短信祝福语
  27. 中秋思念情人的祝福语
  28. 鲁迅《野草》散文集:《好的故事》
  29. 好习惯的故事
  30. 乌蒙大地现代诗歌
  31. 有关春天的诗句
  32. 端午之神韵作文
  33. 断别地时候心中只留一幅山水如画美文
  34. 邓为民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35. 我想变成小鸟作文
  36.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37.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38. 狗年春节公司祝福语
  39. 猴年公司祝福句子
  40. 我为什么喜欢末世文杂文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18:42:12
本页面最近被 32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吉林,TA在页面停留了 16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