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作文:除夕的故事传说与除夕的习俗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50:57

关于除夕的作文:除夕的故事传说与除夕的习俗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也都犯懒不愿意抻头。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我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 不出来话呀。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 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宫里还真有个叫年的。这年是谁呀,乃是神农的小儿子。灶王爷一看,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呀。小孩不高兴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 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拓展阅读

1、邓亚萍的英语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省队排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乔红合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队员合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统观念。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业双丰收。

2、邓亚萍的英语

“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

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当她还是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积极参公益和爱心业,用自己的力量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1992 年巴塞罗那第 25 届奥运会,她勇摘女单、女双两枚奥运金牌,在省*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 5 万元人民币交给时任**省副省长范钦臣,成为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业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邓亚萍又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奖金中拿出5万元人民币,捐给山西省繁峙县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她还和队友共同资助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失学儿童、发动中国乒乓球队向佤族儿童捐献“希望书库”。她还不止一次的向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河北省正定县、向**省境内捐款10万余元人民币修复化古迹、贫困地区小学,向香港弱智人群献爱心。

退役后,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爱心慈善活动中。“蒲公英计划”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启动的第一个慈善计划,其中一项内容是向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在打工儿童子女见面的时候,邓亚萍发现那些孩子眼神迷离,不敢别人对视。在他们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农民工。是邓亚萍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这些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

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在邓亚萍的带领下,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英计划之外,还陆续开展了针对残疾、残障青少年的“心灵之光”慈善计划、针对失足青少年的“携手明天”慈善计划以及资助贫困学子恢复视力的”光明行”。邓亚萍在百忙之中,为慈善业奔走,为中国的体育慈善业的发展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亚萍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告诉他们要靠勤奋和知识改变命运。她还激励孩子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智慧。邓亚萍希望孩子们能象她一样要有一股狠劲,不服输、不怕苦。

在一封写给邓亚萍的信里,一位学生写到: “以前,我害怕自己的父母是农民工。但是现在我不害怕了。我走在马路上不再贴着墙根走,不再害怕别人看我的眼神。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长大后我也会成为像您一样的运动员,拿冠军!。”看完这封信后,邓亚萍流下了眼泪,她知道这些孩子中的某一个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他们的生活很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不同。每次她都会对我们:“不仅物质上的帮助对这些孩子是必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心。”

邓亚萍曾经预支了5万元比赛奖金,使**省数百名失学儿童可以重返课堂。她邀请一名河南农村的小女孩来到北京,带她游览了北京并参观了自己的训练中心。这个小女孩之前到过最大的城市就是有柏油马路的县城。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来到首都北京。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邓姐姐还带自己还参观了自己的训练基地。离开北京的时候,小姑娘对邓亚萍:“这里是我在梦里才来过的地方。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家乡也变成象北京这样。”这意味着,一次不寻常意义的旅行可以换来一个梦想。

邓亚萍的爱心行为,源自己的博爱情怀,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别人的爱。国家和体育曾经给了她现在的一切,现在她正在用自己的博爱情怀去回报。正如她所的:“我个人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但我愿意贡献自己一点点力量给贫困和弱视孩子们一点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爱,在这暖融融的爱心中成长,最终回报社会。我更愿意和更多的人一起来爱和帮助这些弱视群体的孩子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梦想。这样的情我将会一直做下去,永远做下去。

3、邓亚萍的英语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着。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业,吃饭对我来好像都很费,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以至论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4、书的:我书的

编者按:书一次一次引领着人们走向一个鲜活的世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书,我们仿佛有了全世界。

题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像千里马和伯乐的相遇,像歌词和乐谱的结合,恰似小溪一路欢歌,也似青松独立壁崖。

书的邂逅,是一段有趣的。贪玩的我每日留恋各式各样的蛋糕之中。我不仅喜欢吃蛋糕,还喜欢创造自己想象中的蛋糕模型,可是爸妈反对我成为蛋糕师的理想,逼迫我书为友。我应付差地捧着书,看着看着,竟渐入佳境,随着书中的穿越时空,探索宇宙;跟着爱丽丝梦游奇境;对书中人物的经历牵肠挂肚……我不仅进入了情境,还爱上了阅读。

从此,我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有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蛋糕师傅爸妈,他俩被我问得瞠目结舌,忙打岔让我帮做蛋糕。我边做蛋糕边问问题,直到被赶去在书中寻找答案。

在书中,我阅人无数,有好学的高斯,有淘气的马小跳,有可爱的米小圈,有刻苦的匡衡……他们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朋友,取代了我对蛋糕的渴望,为我的生命注入新的血液。

当我遇到挫折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书;当我受到委屈时,我想到的还是书;即使在荣誉面前,我也不会忘记书。书一次一次引领着我走向一个鲜活的世界。书是我心中的那份渴望,那片怡人的绿地。

我的世界很小很小,了我,就只有书;我的世界很大很大,了我,全是书。

者简介:黄雪梅,11岁,就读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2班,活泼大方,博览群书,喜爱写,有多篇章发表报刊杂志。

简评:中,小者回忆了自己喜欢上读书的经历。写出了父母的心愿,也写出了自己从迷恋蛋糕到痴迷书本的过程,并从书中获得新的认知,结识了许多有正能量的人。简单明了,用词精准,语言耐人寻味,是一篇值得阅读的好章。

指导老师:唐新苗

者: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五(2)班 黄雪梅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除夕的作文:除夕的故事传说与除夕的习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4084.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寓言故事成语
  2. 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探索与体论文
  3. 霜降祝福语大全
  4. 高考百日誓师口号有哪些
  5. 爱吹牛的乌鸦睡前故事
  6. 发挥搜索引擎优化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论文
  7. 关于201年男生暑假减肥计划
  8. 卫生院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 大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10. 荷塘月色教案职高
  11. 关于泪划过你的心的心情随笔
  12. 实验小学课改的工作总结
  13. 圣诞树作文
  14. 201年迎接中考的祝福语
  15.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福短信
  16. 关于过年的手抄报内容和相关资料
  17. 201年鸡年物流公司新春贺词
  18. 三年级话题作文: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
  19. 烟雨桂林3000字作文
  20. 劳务承包协议的范文
  21. 采购面试自我介绍
  22. 小学一年级上册《火车开啦》教案
  23. 看守所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4. 201年浪漫妇女节祝福语
  25. 秋学期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总结
  26. 同学结婚祝福语大全
  27. 小班常规计划
  28. 感恩节短信祝福语
  29.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0. 女领导生日祝福语简短
  31. 《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大脑》议论文阅读答案
  32. 消防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
  33. 关于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征文
  34. 庆贺圣诞节的祝福短信
  35. 课文咏柳的教学设计范文
  36. 今夜月色如水散文
  37. 为什么能快乐的作文教学设计
  38. 心疼情人经典语录
  39. 赞美元宵的七律诗
  40. 《纸的立体制作》说课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