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5 22:14:10

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了解作者;

2、学会根据具体事件,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

4、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1、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她们在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资料一: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38年任国民*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文绉绉(zhōu) 庶(shù) 翳(yì)

责罚 管束 气量 宽恕 质问

3、你说说看,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身份:

我的母亲、当家的后母、*丈夫的*。

三、理解人物

1、请用一句原文,概括作为我母亲的人物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也用一句话概括:

⑴ 学习上的督促:

天刚亮,母亲叫醒我,催我去早上学;

⑵ 做人上的训导: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

3、从这些事中,你感受到母亲的什么品性: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既严格又慈祥。

四、品读体验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⑴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胡适的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丈夫去世后,对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头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更要对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⑵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充分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2、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通过质朴、真切的语言来自然流露的。

五、课堂小结

母亲,一个伟大的名词。作者的母亲,一个备受生活磨难的旧中国妇女,她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作者以饱蘸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抒写下儿子对她的尊敬、感激,读来确实让人泪眼朦胧。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母亲的慈爱;

2、课外阅读《尝试集》,了解胡适的文学贡献。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 作为母亲,她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⑵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母爱的细节。

二、理解反思

1、作为当家后母,母亲和家人是怎样相处的?表现出她怎样的品性:

资料二:《九年的家乡教育》(附后)

⑴ 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

⑵ 处理与我大嫂、二嫂的矛盾:

表现母亲的容忍、温和的性格。

2、作为一名*,母亲又怎样的处世为人:

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让五叔认错陪罪。

表现母亲刚气的一面。

3、为什么作者用较多笔墨,写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题,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如何教导上,更多地体现在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这与家人的相处,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写言传,更写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除前文所讲的三位母亲外,还可补充徐庶之母凛然自尽、孟母三迁、《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母亲等故事。

三、品味语言

1、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体现在哪里: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2、这种感情,却是用极质朴、极有分寸感的语言来表达,形成形质统一。试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⑴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定,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⑵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⑶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表述时,用了如果,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3、仿句:

请续写两句,与前文构成排比。

母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母爱是

(学生写作、交流、点评)

四、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赤子曾讴歌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母爱,用实际行动报答母爱吧。

(播放歌曲《懂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3、阅读参考资料。

拓展阅读

1、小学《孟断织劝学》

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10个字,会写、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

表演课,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子的故事

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师述:同学们,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

3、学生再读课,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堂 稚推 继断 桃逃

3、加一加:前剪 子孟 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四、写字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以孟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育方法的。今天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读课,感知课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理解课内容。

2、小组讨论:

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孟子听了孟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

3、全班汇报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气。

可把课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询问、儿作答;断织、儿惊讶;述因、儿悔悟。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四、分角色演课本剧。

五、扩展练习

收集 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2、人版的高考必修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的: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

3、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及在全书中的作用和地位。

4、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学习重点:

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

(一)地位

《红楼梦》是世界学名着,是中华民族学的代表作。她是世界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世界学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她的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中国清朝有谚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二)《红楼梦》的作者

1、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全唐诗》就是由曹寅主持刻印的。康熙登基以后,委派曹玺为江宁(今南京)织造,专门负责皇家的穿戴。从曹玺开始,一家三代都做皇家的江宁织造,到曹雪芹的养父曹頫(fù)为止,为皇家充当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曹寅又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诗词曲俱会。曹雪芹的深厚学修养与其家庭书香氛围有关。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家世谱如下——

--→曹顒(遗腹子)-→雪

--→寅--→曹頫(养父)--→芹

(远祖)(高祖)——玺

曹世选--振彦----→宣--→頫

--正--→宜--→颀

康熙末年,皇子们争权夺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皇位,即雍正皇帝。他即位后,立即开展打击政敌的*。_异王的*势力。曹雪芹的父因为跟皇室派别*有牵连,首当其冲,被罢官抄家。曹頫下监狱,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当时大约只有十二、三岁,还在南京,被遣送回北京,住在北京香山,即今香山公园脚下。《红楼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曹家特点:①祖上有战功。②与皇室关系密切。③书香门第。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人。但他的性格耿介,豪放。爱新觉罗·敦诚在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可见一斑。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手稿也无人整理。几位好友草草殡埋了这位伟大作家。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书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全书共110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110回。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

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社会的批判力量。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

3、当代续书作者

当代影响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3、人版的高考必修

《陈情表》

学目标】

1.熟读全,掌握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句式;

2.鉴赏本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言;

3.深入体会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词知识

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方法】作为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家。幼年丧父,改嫁,由祖刘氏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志。祖刘悯臣孤弱,躬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夙婴疾病”,张下“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红色词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无以至今日,祖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书

十一、课后总结

点击查看更多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7can.com/articles/54565.html

热门阅读

  1. 法院副庭长竞职演讲稿
  2. 关于大学生的市场营实践报告
  3. 我最好的朋友爸爸作文600字
  4. 关于读书的诗句大全
  5.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
  6. 腊八暖心祝福语
  7. 名家关于春天的诗歌大全
  8. 经过时间检验的真情情感散文
  9. 教师校本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10. 有关春节的祝福语短信
  11.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2. 201年高考励志祝福语
  13. 露珠项链 童话故事
  14. 关于开展暑期主题征文比赛活动的启事
  15. 柳永是什么派诗人
  16. 小年夜问候祝福语大全
  17. 偷影子的人的读后感范文
  18. 201春节搞笑祝福语15字之内
  19. 游荡、沉沦美文
  20. 希腊神话故事《阿伽门农试探希腊人》
  21. 张先《一丛花令》原文及译文赏析
  22. 教师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范文
  23. 三字经里的故事大全
  24.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25. 文天祥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26. 立志奋进读书名言
  27. 高中关于介绍春节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500字
  28. 包藏祸心成语造句
  29. 美人鱼与王子的故事
  30. 201年元旦快乐祝福语精选
  31. 现代诗歌《飘雪》
  32. 2016万圣节留言祝福语
  33. 2016年圣诞节欢乐祝福语精选
  34.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
  35.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36. 关于《西门豹》教学反思范文
  37. 歌颂护士妈妈的诗歌
  38. 描写春天的古诗相关推荐
  3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40. 除夕夜作文500字
← 返回首页